什么是发热?
当出现疾病时,由于外界致热原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调,或者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就会出现“发热”。
清晨2点/6点体温最低,午后1点到6点体温最高,成年女性比男子高0.3℃,而且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也会发生变化。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也偏低。此外:肌肉活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环境等因素都会造成体温变化。
发热有什么分度?
按照发热时体温的高低,常把发热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
发热会伴随什么样的症状呢?
包括:畏寒、寒战、出汗、盗汗、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疲乏、头痛、肌肉酸痛、情绪改变、甚至意识状态改变…
导致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肺部、泌尿系统以及消化道的感染、
结缔组织和过敏反应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血管炎、药物热等。
肿瘤或血液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
组织坏死:如急性胰腺炎、大面积烧伤等
其他如中暑、甲亢危象等。
尤其要注意:
1:高龄人群出现发热
2: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3:孕产妇
4:婴幼儿
5:持续高热或超高热时。
此外,发热合并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状态时,应立即就医
如:皮疹、呼吸困难、剧烈的头痛或颈部疼痛、癫痫发作或意识模糊、有严重的呕吐或腹泻、出现腹部背部或身体侧面剧烈疼痛、或其他任何比较少见的症状…
送医前,如何简单处理?
首先:在安静的环境里,多次、准确测量体温,避免在刚进食、运动后测体温。
如果有条件,在测量体温的同时测量脉搏和血压。
一般的发热,特别是没有其他症状的发热,通常不用特殊处理,可以多饮水。
对于高热或超高热则需要处理,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式。
物理降温包括:散热(降低环境温度,减少身上衣物)、对流(移至通风环境或使用风扇)、传导(冰袋或冰毯)、蒸发(出汗、温水擦浴)
药物降温:非甾体类抗炎药即一般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洛索洛芬钠片等。
还有糖皮质激素药物也可以起到退热作用。
然而,具有解热镇痛的药物可能延迟或掩盖特定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征象。应尽量避免在不必要的时候使用药物。
我最厉害的一次发热是在中学时。一开始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鼻塞、头疼、没有胃口…要我妈给我下了一碗面,放了很多很多辣椒…不仅没吃出辣来,也没辣出汗…每天黄昏起高烧(41℃上下),早晨降温,持续半个月,在高热时曾经梦到有人要来带我走…
后来,也有过两次长时间的感冒发烧。
反而是这十来年身体比较健康,很少有头疼脑热的现象。
大概是年纪大了,晓得要爱惜身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