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2024年7月25日
学习地点:河南师范大学
授课教师:潘庆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一、义务教育课改基本精神
(一)时代精神
把教育真正聚焦到人的可持续发展上,注重教育过程的思维质量与观念方法,塑造新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二)核心素养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素养。
案例:《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为什么讲秦时明月汉时关?
皎洁的月光静静 地 照着寂寞的边 关, 那 奔 赴 万 里 、 征 战 沙 场的将 士们还不曾归 还。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历史来到了强大统一的秦朝。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历史走过了跨越四百年沧桑岁月的大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历史走过了群雄逐鹿、鼎足而立的三国。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历史走过了动荡不安的魏晋南北朝。
肃肃秋风起,横漠筑长城。
历史走过了雄心勃发而又残暴短命的隋朝。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历史终于蹒跚地走进了大唐盛世......
二、语文课程评标准评价改革导向
(一)语文学科命题改革趋势
情境化: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如,2024山东语文中考布置展板。
项目化:以项目化学习组织方式为参照,在真实情境 的引导下,整合测试材料,结构测试任务,统整测试内容,生成项目 产品,测查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命题模式。
案例:表演与评议,开启一段发现之旅。(23分) 4.(23分)戏剧社的同学们准备排演萧红的哑剧《民族魂鲁迅》,请你和他们一起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创作剧情。
实战化:命题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立足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按照特定要求完成补写、改写、扩写、缩写、仿写、创写、策划与构思等任务。侧重考查规范、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场景中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学习力:命题材料要能够体现问题或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能够启发学生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背景材料或知识支架。命题着力考查学生活学活用、模仿创造的能力。
案例:根据以上材料,仿照示例,编写烂柯山的词条。
总结:语文命题改革带来的挑战
打通学习生活,超越书本局限。
开展项目研究,提高综合素养。
重视语用实践,加强实战演练。
聚焦学习能力,强化活学活用
二、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理念
贴近生活: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情境: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
富有挑战: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激发内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
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提升品质: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实践,勇于探索。
养成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学科大概念
大概念教学不是要教师去建构一套严密的语文知识体系。大概念是以语用为中心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经验与思想世界。大概念包含语用、认知、审美、文化与思想个性诸多方面。
群文与单元教学都是学生进行大概念建构的必要形式。
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案例:唐代边塞诗群文阅读
3.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的起点是确定预期结果(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再根据此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也就是设计评价标准,以了解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状况,最后再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案例:《愚公移山》群文阅读
四、语文新课堂教学策略与案例
1.注重从“文本”走向“互文本”,建构跨时空的的意义生态。
案例:比较 《幽明录》 《异苑》中的情节与 《桃花源记》中的有 什么不同?你感悟到了什么?
2.注重从“理解”走向“运用”,促进关键能力的创造性转化
案例:《苏州园林》从1、2中选择一句进行续写,并引用“洒然忘其归” 或“觞而浩歌,踞而仰啸。”
3.注重从“文本”走向“实践”,过一种高质量的语文生活。
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