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整理一下书架,翻到马慧元的《书生活》。前两天还读到一篇关于她的文章,一直蛮喜欢她的作品。可能是因为理性与感性并存,使她的文字很耐读。以前很难想象一个年纪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还能弹一手好的管风琴家,同时写过好几本受人喜爱的作品,她怎么有精力做这么多事,并且每一间都做得很好。这几年经常会听一些老师的课,他们会强调人在工作状态中的专注性。的确,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很享受那种不会分心的愉悦,效率也会提高。
马慧元在《书生活》中的第一篇文章写的就是古尔德。喜欢巴赫,古尔德自然是绕不过去的大师。在几乎翻阅过古尔德的所有传记后,她推荐了一本自己认为最好的是凯文·巴扎纳写的《不可思议的惊人传奇——格伦古尔德的生平与艺术 Wondrous Strange: The Life and Art of Glenn Gould》。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有音乐家的生活背景,对于他的音乐也有极具见地的评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是伯克莱大学的音乐史博士,导师是著名的音乐学家 Richard Taruskin。他在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靠编辑和自由写作为生,怀着对古尔德的热情,潜心研究了近20年终于完成了这本杰作。
古尔德父母都是虔诚的教徒,家中信奉勤劳守法和偏禁欲的生活方式。这位典型的“多伦多男孩”非常宅,跟巴赫很像一辈子不喜欢旅行,但他更加神经过敏,害怕感冒,细菌和身体接触。而且他以金钱为耻,觉得享乐是种罪恶。所以即便他的唱片热卖收入也少得可怜。他不愿意上台演出却宁愿为录音投入巨大成本。甚至还天真地尝试说服音乐会钢琴家退出舞台演出,因为在他看来“当众表演是肤浅的,损害音乐精神”。
常有人感慨天才的怪癖,在传记作者看来这种“怪”是他的“好”的组成一部分。事实上有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弹得稀奇古怪被人记住,而只有他拥有了这种稳定的能力。独特加上一点运气,让古尔德拥有自圆其说的空间,“他用自己的观念替巴赫创作出高潮,当然也压抑和消解了很多东西,比如由连线自然牵引而形成的本能的歌唱感。这样做无论在音乐上还是对演奏家的职业生涯来讲都是危险的。”但他却终生以此为乐,我行我素,并且最终说服了大家。今天当人们再听到他的音乐,再多的溢美之词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动。
听一个人的演奏和阅读他的传记应该是两码事。虽然我们会因为喜欢一位音乐家而好奇想了解他们的生活,但是结果可能未必如我们所愿。无论是他们书写或者有人帮他们写,落实到文字上的一定是有倾向性的表达。最近经常听到各种相左的信息,站在不同的立场,觉得都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可能习惯性地对一件事给出判断,但是太过迅速的反应也许会陷入片面的误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