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英语,可是现在没有时间,反正暂时也用不上,还是过段时间再说吧。”
“我想出去旅游,可是现在没有钱,还是等有了钱再去。”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初想要做某件事,可是迟迟没有行动,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当借口,导致那些事情永远被沉没在了“想”的大海里。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对于应该做的事情,行动的最佳时机永远是现在。”
即使有再好的想法,如果不马上去做,都将成为泡影。有些事不马上做,也许会错失良机;也有些事因为没有马上去做,而让你后悔终生;还有一些事,如果不马上做,会变得一文不值。
导致我们没有马上行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一、自我设限,害怕失败
有一种人,是知道要马上行动,可是给自己设定很多的限制,害怕失败,所以迟迟没有行动,然而,殊不知在你没有去行动的那一刻就已经失败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就是典型的这一类人。2012年的时候,那时候大宝2岁多,没有上班,在家专门带宝宝,朋友小夏跟我一样都是全职宝妈。
我们当时都不甘心只在家带孩子,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至少学一门专业或技能,等以后出来工作的时候,才不至于很被动,什么都不会做。后来朋友跟我说,我们一起去学会计吧,这个职业比较稳定,很适合我们。当时我也觉得挺好,满口答应了。
后来我又开始想,考那个有点难吧,我从来没接触过,能考过吗?再说有那么多要背的,现在记性这么差了,这么短的时间我能背下来吗?还要照顾宝宝,肯定没多少时间看书啊,怎么考?如果没考过,多丢人啊。还是先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看到底怎么样,等宝宝大一点了再去考也不迟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这样错失了良机,结果一搁置到现在就是6年,我还是6年前的那个我,而我朋友,现在已经是公司的财务主管了,这就是差距。
就是因为自己害怕失败,设定了很多的假设,没有马上行动起来,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现在从头开始学跟6年前学,就像过了一个世纪。悔不当初,所以最好的时机永远是现在,没有以后。
二、严重拖延症患者
还有一种人就是严重拖延症患者,想做的事情不能一拖再拖,你要想实现就必须马上开始。拖延是行动的毒药,也是成功者的雷区。当我们怀着满腔热血做好一份计划时,看似很完美,可是却没有去执行,总是为自己不去行动找各种借口,导致最后失败。
记得以前公司有个同事小余,他是一个性格比较稳重又有点腼腆的男孩子,话不多但做事很认真踏实。后来他喜欢上了公司的一个女同事,挺乖巧的一个女孩儿,长得很清秀,性格很活泼。他多次向我打听关于这个女同事的消息,让我帮他出主意。
我也给他出了不少主意,也鼓励了他多次,他总是说:“不着急,再等等,我还没准备好呢。”“没事,来日方长,了解一段时间再说。”就这样一拖再拖,迟迟不见他行动,拖了一年也没去跟人家女孩子表白,结果被公司另外一个男同事追到手了。
他后来跟我说,后悔莫及啊,如果我当初早点去追她,肯定现在已经是我女朋友了,就不会被别人抢走了,我说世间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他就是因为一直拖延,没有马上行动,才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人。
三、没有明确的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时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想做却不知道怎么做,有的即使做了也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
某天,一个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有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便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所以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