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了对哲学的误解后,想要了解更多,结果看了很多解释和分析后,不由得开始怀疑,当前所选的路是否正确呢?从单纯的描述层级来看,这些所谓的灵性都是唯心的,随着越来越深入,唯心程度会不断提升,直到一个客观的唯我,或者主观的唯我,通过这种差别消除实现客观状态改变带来的心理冲击的化解。平等心就是将所有的变化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无论事物是如何的状态,对我自己而言,这种变化总可以接受。这就是烦恼痛苦的化解法,通过理解或者说包容,将问题纳入这个大的整体中,从而可以接受。
可是问题自然是有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难以预测的,那么这种状态的改变也是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各种问题本质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那些追求一念不生,一事不挂的人而言,这种转化法还是有限度的,想要获得真正的无限度的包容,整个人的心灵状态都需要彻底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灵结构是与常人不同的,具有显著区别。
在这种怀疑之中,感觉想不明白,似乎无从验证和否定。然后,在这种纠结之中,突然又遇到一波冲击,让我迅速的被负面情绪所覆盖,习惯性的开始使用正念破幻的法门,逐渐走出情绪沼泽,吸纳了冲击。于是,我就明白了,区别还是存在的,这种正念法更像一种实用技能,用来摆脱负能量的影响,保持意识的清明,只是为了最大化他的效果,很多人建立了各种学说,流派,形成了争论,本质上的问题不在于这种争论,而是解决问题,只要可以解决问题,那么不同的方法也可以近似视为同一的。就像物理和数学的关系一般。
人不是存活在理论中的,所以即使理论如何精妙周到,没有变成习惯和潜意识,就只是一些空话。有何益处呢?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虽然懂得很多哲学知识,但是依然烦恼不断的原因。因为这些知识只存在于表意识中,面对冲击时,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从潜意识而来的,表意识派不上什么用场。
这或许就是学习的境界,从不知到知,从知到行,不断训练,成为本能,就算是融会贯通了,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虽然有更加先进的工具,用不好,不熟练还不如赤手空拳。这就是专精一门胜过涉猎多门的道理。这种专精是要转化为本能,绝不是理解了,会用了就足够了。这般来看的话,一个人真正能学会的东西是很有限的,绝大部分不过是过眼云烟,专注和坚持比聪明重要得多。
那么疑问就消除了,问题不在于理论是否高级,先进,而在于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在盲目追求高级的过程中,反而会因为忽视了对已有事物的重视而在本应轻松解决的问题上遭到挫败。这确实是有些滑稽,人算不如天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