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二十四日,我们姊妹四个回到老家,按照乡俗,第二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子女们应去给长辈扫墓,姊妹们相距不远,可平时各有各家的事,难得聚到一起,这一乡俗倒又成了团聚的缘由了。
此时,又是山楂成熟的季节,想到老家院中那棵山楂树,不由得想起父亲,三十五六年了,父亲栽下的这棵树,依然生长着,而他却离开我们整整三十年了。
山楂树不知是哪年开始挂果的,似乎前些年,可能是树小,果实结的少,我呢!又满不在乎这些,竟很少有山楂的印象。二姐家跟我们是一个村的,每年都是她来处理,曾经有几年,是卖给一家做冰糖葫芦的,那些年山楂比较贵,要卖到每斤十多块钱。二姐在山楂树上也费了不少心,有好几年,每到山楂树开花时,二姐还要给树打药,以防虫害,后来,二姐没时间了,便没人给树打药,任由其自然生长,山楂一年好一年孬的,有虫的自然多,没虫的肯定少。最近几年,不知为什么,我却越来越离不开它了,每年这时候,都要抽出至少半天时间,去了却这件事。
我们回去了,张罗着摘山楂,这消息邻居早已传遍,他们也都一个个拿着袋子来了,这已不知是多少年的习惯了,我想:如果是别人家,肯定不会这样的。山楂树是父亲栽下的,他若在世,想必也是这样,会把邻居们都叫来,与他们共享的。我们也是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的,起初也是叫他们来,现在已成习惯,自然不用再叫,他们会自觉来。
我第一眼看到成熟的、红红的山楂时,不禁的惊诧了,今年的太稠密了,一个邻居说,能有一百多斤,我心里说:不止吧!根据实际的全部算在一起,至少二百几十斤是没得说的。
今年曾回去过老家几次,每回都要站在院子里,环顾四周,看着熟悉的一切,找寻以往的记忆;还要把院中的杂草拔去,那时,看山楂树,觉得山楂没有这么多,哦!再一想,可能还是青的缘故吧!也许是果实还小,看不出来;现在,红红的山楂果,一串串挂在树上,小灯笼似的,与树叶截然分明,视觉上的感受非常舒服,这可能就是丰收的喜悦,内心是掩饰不住的。
地上已落了好多,所有在场的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往自己的袋里拾,三弟上了南边的房屋,抓住树枝摇,山楂一个个“噗噗”的往下掉,打在地上人们的头上,一个个也顾不得疼,两只手更加快了速度,谁拾到就是谁的,虽没有谁来规定,又好像早规定了似的。
有的邻居拾了些,觉得不好意思,装好后走了,还有几位,一直在拾,看着她的袋子越来越高,可她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这时是最尴尬的,似乎她是要等树上落完,地上没有了才走,或者是要把袋子装满才行。
大姐家的二女儿说了,要不等下次再来吧!天快要黑了,怕是摘不完。她的意思很明显,可有人就是不明白。二姐说,摘完吧,不然,谁还有时间再来?最终,还是按二姐说的做了,等树上的山楂都落下,又一个个拾到各自的袋子里,夜幕已快降临。
我说起去年的山楂,妻子切成片,晒干,装在塑料袋里,可今年一到夏天,生虫了,无奈,只好全都扔了,觉得太可惜!虽不是花钱买的,但毕竟费了好些功夫。大姐、二姐说,切成片晒好后,明年春天,用炒锅翻炒一下,就不生虫了,或者,到明年四五月份,要再晒一遍,也能避免生虫。这回可得记住,再不能像去年一样,不管是不是,一定要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