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一个每天研究营销的人来说,看到这段文字简直是觉得拨开乌云见太阳的感觉啊。之前我们为了达成销售,建立连接,研究的是如何让客户信任我们。方法很多,有的用死皮赖脸硬磨法,有的用嘘寒问暖温情法,有的用搞定老婆就十拿九稳的女权法,有的用装傻充愣装没心机法。。。等等。
这个材料里所列举的数据显示,在权威面前很多消费者是处于束手就擒的状态,并且数据分析中国的中产家庭的3万以下消费都属于冲动消费。如果冲动消费+专家笃定,这两个结合起来,那么我们拿下客户的几率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那么谁能做“专家”呢?什么样的专家才让人觉得不是“托儿”呢?我们是不是在营销的时候用了明明可以用作专家的人,却错当有胸无脑的明星用了呢?是不是我们把明星当成了“专家”做了营销了呢?
的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细细的捋出这么多的问题,逐个攻破,必是新法。
想到了两个例子:1、李开复在他的书《向死而生》里说了得知自己有癌症后,开始了寻医问药各类神奇的中药,只要朋友推荐的,都拿来试。确诊后的第二次复查,他的主治医师问他,你是不是在用一些其他的中药或是能量疗法?李开复刚开始还很有底气的承认,后来,主治医师就说:你在接受化疗,如果你所私自用的药物和疗法与化疗中的某种药物有相克的情况,我无法对结果负责。你自己决定好。李开复蔫儿了,说我停,今天都停,我听你的。
2、沈阳前几年总有地产的别墅啊,高端房产啊,把明星的照片往硬广上一拍,说,来,买。。。的房子,和某某某明星做邻居。试问,哪个买高端别墅的人,会在乎我和哪个明星做邻居啊。搞毛啊。
2、如这期的《纪先生说》:
为什么别人都能谨慎处世,你却非要如此孟浪?
因为,我不是别人啊。
所以我们自己所关注的点,可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今天我给我的小伙伴们分享了设计圈儿里提案通过率最高的设计师是如何安排几套方案的顺序的。放在第一位的是觉得比较平庸不出彩儿单页没啥大错误的。放在第二位的是按常理客户选择的可能性最大的。放在第三位是设计师个人最喜欢的,放在第四位的是大众眼光最容易接受的。这四个顺序讲究特别多,提案的现场,客户会瞬间把自己放到和提案方的对立的身份上。这样一来,大多数的客户会觉得设计师放在第一位的一定是他自己最喜欢的,所以也会最推荐。所以他一定会把第一个PASS掉。
3、很多时候我们听不到对方说什么,其实就是我们和对方聊某件事情的目的和出发点。如果只是去找印证,而不是去推开自己的预设去听建议。那么不论这个人给的建议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对方都是听不到的。只是在其他人的口中寻找和自己想法相同的,认可的部分听。
所以现在我和一些说说来听听你的建议,或是请你处处主义的人聊天,我都会先探索一下他找我聊的内在动机是什么。是为了让我印证他所想的,还是真的要把事情得周全而听朋友的建议。如果是前者,那我们就点头称是。如果是后者,我们还是要给出我们自己的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