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隻魚
真的,我只是想吐个槽而已一入十二月,一大拨检查纷至沓来,什么经费审查、目标考核、语言文字争创,接二连三,排的满满当当。每个人的脸上透着疲惫,面无表情,我们开始苦心备战,甚至加班加点,在应付各类检查的路上疲于奔命。
想想自己,并不是一个很专业的人,这里说的专业,冠冕堂皇一点来说就是扎根第一线,深入教学研究,一切为了幼儿,以幼教事业为毕生事业。我没有那么的崇高,也没有那么敬业,当初选择这个职业也是因为一个目的——喜欢孩子,从而也喜欢上了这个天天与孩子打交道的工作。
曾经因为自己是个幼儿教师而颇感自豪,也因为受孩子的感染而爱唱爱笑爱跳,就算生活中受了再大的委屈,一旦钻到孩子堆里,任何烦恼忧愁,立马就会烟消云散。可是现在的我却越来越困惑,越来越迷茫,就像撒哈拉沙漠里迷失方向的人,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因为现在国内的幼儿教育着实让人看不懂,流行的元素太多,而且每年都会翻新花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翻的都是半土半洋的东西,据说,都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出了趟国喝了点洋墨水,回来以后就大肆鼓吹洋人的教育如何如何好,把国内的教育批的一文不值,于是打着教育改革的旗号要求国内的教育要跟着他们转,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
比如说,现在省一级幼儿园评定最关键的一条是不能浪费孩子的时间,不能让孩子消极等待。记得十年前,班里孩子喝水时都是依次排好队,不推挤,不插队,教师教育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安静排队。可是十年后,这样排队倒水喝的场景,在那些所谓的“专家”眼里就是“消极等待”,这可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严重到要扣分,达不了标,过不了检查,上不了等级,到时候局长挨批,园长挨批,老师更得挨批。
为了让全班几十个孩子在同一时间内喝到水,消除所谓的“消极等待”现象,学校必须创造一切条件解决这个问题。于是,除了班里的暖水桶之外,每个孩子都自备了一个便携式的小水壶,每组再添置一把大水壶,这样一来,确实是做到了喝水不用排队等待。于是,教师安心了,园长放心了,局长顺心了,专家舒心了。可是,我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为了什么?不是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吗?不是为孩子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吗?孩子的将来,不可能生活在真空,必然要踏入这个社会。不让孩子学习排队学习等待,孩子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安静排队,什么叫耐心等待了。踏入社会以后,放眼望去,公交要排队,买票要排队,住院生病要排队,生个孩子要排队,每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去殡仪馆火化也需要排队,人生何处不排队?连最起码的排队都学不会,怎能去适应社会?
还有一个事例是来自于一个幼教网站上,有一幼儿教师发帖求助,说一拨专家来园督导检查后,在一个进餐环节上紧抓不放,甚不满意。专家关注的症结问题是孩子吃饭时究竟是端着碗往嘴里呼噜,还是应该放下碗往嘴里夹菜?我们是否都有这样的同感,每次被专家们参观过后,都会收到一堆有的没的建议,甚至不同专家提出的建议根本就是相反方向。让本来就已经累的没有力气的老师,更加不知道怎么做,也更加不敢轻易去做。就像这位发帖求助的老师一样,连孩子应该放下碗吃饭还是端起碗吃饭,在经过专家侃侃而谈的指导后,我们却更迷茫了,更困惑了。那么我不禁又要问了,孩子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吃饱肚子嘛。这么小年龄的孩子,爱吃饭,能吃饱就可以了,为何非要纠结于孩子是端着碗吃还是放下碗吃呢?不管是吃西餐还是中餐,不管是手抓饭还是用刀叉,吃饱,难道不是最要紧的事吗?
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和我一样的幼儿教师,还是一如既往的爱着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可是当初的工作热情却已经被这些所谓的专家们用“砖头”磨的消失殆尽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当孩子跑过来兴致勃勃地告诉你他双休出游的乐事时,你因为手头正在忙着写观察记录、备教案、写反思、写论文、做教具,无暇顾及,最多只能敷衍似的来一句:哦哦,老师知道了,然后换来孩子一脸失望一脸郁闷的离开。
亲爱的孩子,不是不想聆听你的欢声笑语,也不是不关注你的喜怒哀乐,而是老师真的真的好无奈,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蹲下身来静静听你说话。因为每天早上一上班就像拧足了发条的陀螺,随时随地都转个不停。越来越忙碌的日常工作搞的我们焦头烂额,我们也失去了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不能再静下心来好好聆听他们的心声,聆听他们的喜怒哀乐,我觉得我现在离他们的童心越来越远了。
我讨厌那些隔三差五的突击检查,讨厌连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写出观察反思或研究报告的教学模式。做的无非都是应付检查的表面文章,对于老师来说,绞尽脑汁,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多么渴望能够再给我们一点时间,哪怕是留一点点足以喘息的时间,与孩子面对面,体会心与心的交流,看着他们一脸稚嫩的脸庞,听着他们奶声奶气的声音,不要让这样的美好成为一种奢侈。
我不是专家,我没有权力去扭转教育改革这个乾坤,我只是从我的角度出发,从心出发,希望我们的教育少一些虚伪,多一些真实,少一些浮夸,多一些自然,返璞归真,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孩子的童心出发,还教育一片宁静湛蓝的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