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万小时定律”像一碗浓鸡汤,滋养了我们渴望成功的心灵。“一万小时定律”大致是说花一万个小时来练习,就能在大多数领域成为大师级人物。哦,这不就是老祖宗讲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嘛,只要天天坚持,人人都可以是专家嘛。But,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坑,一个因理解有误而给自己挖的一个坑。
是不是天天跑步就能成为冠军?天天画画就会成为画家?天天做饭就会成为厨师?显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训练,就是“把一件事情完成”就叫训练,而这其实是错误的。就拿百米运动员来说,绝不是天天百米跑就能成为百米运动员,它包含了很多的训练项目。比如:腿部肌肉训练项目: 1、负重半蹲跳 2、负重深蹲 3、负重台阶跳 …… 躯干肌肉训练项目: 1、负重仰卧起坐 2、体前上拉重物 …… 上肢肌肉训练项目: 1、持重物摆臂 2、指撑俯卧撑 …… 爆发力训练项目: 1、挺举 2、抓举 3、连续快挺 …,甚至可以说百米跑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训练内容。可见,只是简单重复,决不能成就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是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进行刻意的训练。那何为刻意训练呢?
01.要在情境中学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定要有一个共同学习的氛围,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学习。在这样的一个学习氛围中,才能相互督促,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很快就会有人在这个学习氛围中脱颖而出,而此时ta就是你的榜样。你可以通过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知识只有在不断应用中才能够被掌握,才能转化为你内在的能力。多情景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就拿写作而言,如果你只是反复写你熟悉的题材,换个题材你就无从下手,这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学会这一技能。只有将你对词语、句式的掌握应用到小说、散文、随笔甚至是公文的写作中去,才能真正获得这项技能。
02.其次,走出舒适区
如果只停留在舒适区,重复的练习并不能带来能力的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一万小时定律”是个坑的原因。
最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写的都是过去的一些事情,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所以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后来一个朋友点醒了我,他说如果你只是在写过去的感受,而不去接受新事物,拓展新领域,会不会有一天丧失创作源泉。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开始尝试写一些别的题材。在实践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了不适。感觉自己因为输入有限,在文章的立意、谋篇布局的逻辑性方面还很欠缺,所以写起来感觉有点晦涩,再也不是先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了。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就开始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开始揣摩那些点击量很大的文章是如何写的,接着是模仿,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也算有了一点心得。
事实证明,只有走出舒适区,不断接受各种挑战,才能突破自身的局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03.保持动力
所有的练习都离不开长期的努力,但过分强调意志力的事情都很难成功,保持动力才是关键。而保持动力的关键是兴趣,或者说你的渴望度,就是你有多渴望做成这件事。
就拿减肥来说。生完孩子之后,看着镜子里那个身材臃肿,满脸横肉的自己,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减肥。试过很多种减肥方法,轻断食、晚餐不吃、每天跑10圈……但都因为难以持续,最后都一一放弃了。屡战屡败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且易操作的方法。坚持每天在跑步机上快走30分钟,快走的同时可以收听手机里的付费课程或者读书节目,这样时间也就不知不觉过去,同时也利用了碎片时间。这样,运动就变得不再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了。
通过减肥这件事证明,要想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有强烈的决心或兴趣;其次要将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唯有简单易行,才具有可持续性;一定要让做一件事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靠意志力。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刻意练习》这本书中的重点,分别是情境中练习、走出舒适区和保持动力。把刻意练习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