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找可行的公交线路的时候,看到附近的一站叫做“滹沱(hū tuó)”,我总担心会念错这两个字。这是旁边一个村落的名字,据说是守陵人居住的地方。
这是针对我去上班要绕过的周山而言,周山位于洛阳西南,西起崤山东到洛阳,现在的经行路线就是从我所在的城市最西,先向东行,绕过去后再向西向南。他们几人是由东、由北向西南而行。因而就造就了我直线距离最近,曲线距离却最远的缘故。
周山原叫秦山,因其上周灵王墓冢,周代称冢为山,故称周山。而东部的山上还有略小的三陵并立,随山势起伏呈“山”形,因而这山也被称做三山,下有村庄就叫三山。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建都洛阳,史称“东周”,其后几百年25代王均葬于洛阳附近。这四座墓陵就是其中一部分。周灵王陵冢高38米,直径115米,其前是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所刻墓碑“周灵王陵”。这个还是比较确切的。另外三陵据说是定王、悼王、赧王之墓。
滹沱最早见于《山海经》,有水四处横流之意。而墓陵一般建于高处,有雨水或流水时自然会向下漫延,这样的村名还挺贴切。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无这种说法,本地的几个墓葬群旁边都有据说是守陵人居住的滹沱村。
早些年周山是个布满松柏的荒山,孔子所生活的年代在周灵王、周王、敬王时期,也周灵王墓葬同期正是东周势弱之时。他来拜见老子是在东周洛阳的王城公园附近,而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最终骑青牛出函谷关,也是基于对当时王朝失望的基础上。
因而当时没落的王,墓葬没有那么恢宏,便容易理解了。不过也很难说,毕竟没有开发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房建火热的时候,基于对墓葬的保护,建起了森林公园,向周围圈地辐射游乐场所,很快形成了平时很受欢迎的一个休闲娱乐之所。
做为“城市绿肺”,春天有百花盛开,当然也有这时节的牡丹园,比山下略晚些开。冬季白雪皑皑,愈见松柏苍翠。而夏天更是乘凉的好去处,很多人带着席子、吊床,在林间玩乐。秋天整座山成了色彩斑澜的天然调色板,无论哪个角度都有惊艳。
当然,如果不考虑此时的种种不便。
想想躺在吊床上,密匝的枝叶遮蔽了阳光,看书累了就把书往脸上一盖,起来时浑身扑簌簌洒下一层松针的惬意。
平时也很受我欢迎。只是此时无心去欣赏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