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象立意,品物皆春 ——也谈袁巧林先生艺术创作

因象立意,品物皆春 ——也谈袁巧林先生艺术创作

作者: 德艺轩 | 来源:发表于2020-05-24 16:04 被阅读0次

袁巧林,江苏常州人。常州金杯教育、学纳思教育特聘书画教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文联注册书画教师,常州市油画协会会员,常州艺术交流协会书画学会会员,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

袁巧林老师从事美术职业三十多年,其作品曾被国内外多家刊物发表过。其油画、国画、书法作品被多家机关、企业、个人收藏。

因象立意,品物皆春

——也谈袁巧林先生艺术创作

中国画在“修复”传统方面似乎较见成效,它不仅是中国人宇宙意识与生命情怀的具体表现,更以鲜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表现形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进一步说,这种浸染了丰厚文化的视觉艺术,在视觉与文化的联接上,在民族审美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上,在心、手、眼的和谐一致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汇合上,前人所积累的创作经验,无论表现为作品形态还是理论形态,在继续前行的路上,并不都是沉重的负担,或者过时的陈言,更像是穿越历史迷雾的指南针。因此,在衔接中国画艺术的承与变上,就需要天才的敏悟和学者的智慧。

理解袁巧林先生的画,必须有一种深入的能力,深入他的语言、形式、思想,深入人物的姿态、笔墨的意味、精神的要求等等,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到他生活的张力中去,一种对冲的现实状态,一种相互反驳相互生成的角色转换,一种自我博弈自我挣扎的内心语境,这是张力的源泉,表达的发动机。

我想,对于袁巧林先生而言,现实生活的反斥力,加强了他绘画的能量,加强了他本质的人性的一面。因此,他的画显得格外直接,但这是一种内化的直接,有时候它会要求一种强悍的简约,要求主题上的单纯与醒目,所以,他的画并不复杂,就是在这种不复杂里寻求一种深度,寻求一种与生活和精神相键链的张力,内部的生机来源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处境意识的作用,强调内化的画家总是喜欢暗自修炼自我的反思。对袁巧林老师来讲,从古典的油画到江南水乡特色,从青果巷到人物素描,从传统到前卫,无时无刻被各种艺术形态与思潮全方位地击打,他不得不反思自我的价值,正是这样一种反思式的处境意识,能够让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长,自己笃定坚守的那一份执着表述,一种现代意识的中国画表述。无疑,这是现实经验的结果,袁巧林老师就是在这种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生趣盎然的理想世界的。

《青果巷》这幅作品中,画面中唯一个实景的人作为传递“虚境”的通道,传递的是画外的世界,带来了无限的想象,是道家所谓的“虚和无”,而背景的人物处于在画面之中的封闭空间之中,撑着一把伞,但是她所看到的世界则是我们眼前的,是实的,是道家所谓的“实和有”,一虚一实之间建构出“道”,在光影与色彩上,主人的衣服用一块饱和度极高的红色,在大面积的“黑”中,红成为“实”,是中心,是唯一一个具有明确的色彩指向的区域,颜色的经营也可以指向中国画中的实与虚。我认为,西方写实是一种“象”的描绘,而中国艺术的精神是一种“道”的体现,中国艺术本土化,一个重要的命题即使实现利用“象”反应“道”,将画面所有的元素调动起来去接近“道”的审美世界。

许是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缘故,袁巧林老师对于水乡题材的作品,总是分外偏爱。他一生从未停止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画面中蜿蜒的河流环绕着屋舍,两岸景色恬淡,映照于平如镜的河面之上。细细观来,远处的河岸边密集的人群,俏皮天真、布局精妙,他们或驻足观望,或漫步其间,相映成趣细细观之,平静的河面之上,还有顽皮的小鸭子在追逐嬉戏,一派“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这江南水乡寻常一角,确是袁巧林老师成长之路上的深刻记忆。两岸植被,线条流畅、色彩沉稳,呈现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象。

正所谓因景造境、因情造境。如果没有情的注入,则物是物,人是人,二者毫不相干。仅仅对物象的模写,则必不感人。正如马致远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若只此句,好则好矣,总是直白。但随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使得前两句描述一下有了生命:由具体的物,转化为人化的世界,成为故乡的符号,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情绪、情感和温度。而绘画亦应如此。而要完成此种超越,袁巧林老师的绘画,又须在水乡特色“四可”的基础之上完成更大的突破,这或许是画家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就“四可”来看,即“世之笃论,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创作是一种极为个体的活动,它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都应当是从熟悉的生活中来,是长期浸润其间的所感所受,真实是它的根本,没有了真实,就没有了艺术的鲜活性和生命力。这些感受是高度唯我的,甚至是私密的,现实中许多难以言说的体会都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这也是人物画的一大优势,在叙事和表意上,它比山水、花鸟具有更大的直接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袁巧林老师的人物画旅途没有止境,因为生活没有终点,行走其间的所感所悟也会随着时间脚步的变化而变化,只要在这条路上,就永远有可以看的风景,也永远有可以言说的感悟。

总体而言,他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古典气质,这在他以人物题材呈现方式上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他的一系列人物绘画作品中,一贯以柔和的色调和含蓄的笔触,将观者引入一个恬和宁静的界面,《吻春》《莲的心思》等,这与当下难以摆脱的繁复嘈杂呈现出大不相同的境界,显现出艺术家的人文素养。这种近似于修为的艺术表现方式可谓一种古典主义的现代言说。画家在人物绘画创作中的优雅女性通常目视画者一方,或静雅沉思,或伫立凝望……显现了画家面对人物精神层面的内在思考;作品中人物形象通常处在平光之下,形成微妙的形态形体轮廓,在光影的微妙变幻中凝聚成一份安然,“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艺术的目的不在模仿,而在传神”,“只有那表达某种神情的,才能称作艺术品。”这是否也告诉了我们该怎样欣赏袁巧林先生的作品?有了神情,诗意自然升起;有了诗意,情感还愁无处寄托?

更多欣赏

相关文章

  • 因象立意,品物皆春 ——也谈袁巧林先生艺术创作

    袁巧林,江苏常州人。常州金杯教育、学纳思教育特聘书画教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文联注册书画教师,常州市油画协会会员...

  • 無題

    萬物即萬象,今日即昨日。悠然見得西山,萬象皆無萬物。佛卻說一切皆為虛無,因是果果是因,一切皆唯心造,無奈是非因果,...

  • 【满庭芳·春节】

    眠虫始振,阳和起蛰;蒲影尚深,春水还瘦,品物皆春,太平有象。想了很久才觉的也只有“满庭芳”这个词牌最适合在春天的节...

  • 玉律传佳节 青阳应此辰

    旧岁未辞,立春先至。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立春 立春,正月节,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建始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 巧谈种“因”

    一.巧解“人” 术:技术,能力,方法 道:规律,自然规律,人的生老病死,一年四季;内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 读书笔记《北京法源寺》

    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惟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惟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于是乎举...

  •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是日惊蛰。

  •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这一天的夜晚,天地间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之际,将苍穹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第二天一早,...

  •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用一个今天新学到的成语来当标题,实在是有点高大上了。 感觉我的文学素养要蹭蹭地涨了(希望数学也是)不过最好还是不抵...

  •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在美好的春天,让我们重读总书记引用过的古语,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感悟蓬勃向上的发展之力。 今天给大家分享: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象立意,品物皆春 ——也谈袁巧林先生艺术创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rj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