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律传佳节 青阳应此辰

作者: 广西民族大学子非鱼汉服社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11:52 被阅读28次
    海报 | 花棽

    旧岁未辞,立春先至。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立春

          立春,正月节,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建始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岁时八节之节气说,立春为其一。

          “春”字古作“萅”,象征草木之初生。《公羊传》曰“春者何,岁之始也”,《尔雅》云“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释名·释天》载:“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古人分春天为孟春、仲春、季春,即三春。《月令》载:“孟春之月,日在营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獭祭魚,鸿雁来。”

          初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次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末候,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花信风候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故立春一日,百草回芽。二十四番花信风者,每候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则立春之花信风候为:

    一候迎春

    迎春 | 图源网络

          迎春花,一名金腰带,也称迎春、黄素馨、小黄花、金梅、黄梅、清明花等,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常见花卉之一,人家园圃多种之,现为河南省鹤壁市的市花。丛生,高数尺,有一丈者,方茎厚叶,如初生小椒叶而无齿,面青背淡,对节生小枝,一枝三叶,春前有花如瑞香,花黄色,不结实。叶苦、涩,平,无毒。虽草花,最先点缀春色,亦不可废,花时移栽,土肥则茂,燖牲水灌之,则花蕃,二月中可分。

    迎春 | 图源网络

    有诗曰:

    浅艳侔莺羽,纤条结兔丝。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

    ――宋·晏殊《迎春花》

    欺梅压柳肯相然,佳号迎春岂浪传。

    细叶茸茸垂绿发,繁英璨璨簇金钿。

    先时不入林莺妒,晚节唯容露菊鲜。

    绣在罗衣真有趣,不将红紫累婵娟。

    ――宋·韦骧《迎春花》

          纤穠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妆点枝枝新巧。

          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宋·赵师侠《清平乐·迎春花(一名金腰带)》

    二候樱桃

    樱桃 | 图源网络

            樱桃花,也称莺桃、荆桃、楔桃、英桃、牛桃、樱珠等。木多阴,不甚高。春初开白花,繁英如雪,香如蜜。叶团,有尖及细齿。结子一枝数十颗,为樱桃,也称含桃(《吕氏春秋》:“为莺鸟所含,故曰含桃。”)、荆桃(《尔雅》云为荆桃也)。花有千叶者,其实少。樱桃花在艳阳天即可张开,否则合拢。

    樱桃 | 图源网络

    诗云: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唐·元稹《樱桃花》

    满城花发不知冬,闭户经年笔眊聋。

    剪送海棠劳及我,折寄樱桃笑杀侬。

    雪打霜披应不免,粉腮胭颊为谁浓。

    昨宵况复狂风雨,枕畔惊闻折箨龙。

    ――明·徐渭《咏樱桃花》

          红缨悬翠葆。渐金铃枝深,瑶阶花少。万颗燕支,赠旧情、争奈弄珠人老。扇底清歌,还记得、樊姬娇小。几度相思,红豆都销,碧丝空袅。

          芳意荼开早。正夜色瑛盘,素蟾低照。荐笋同时,叹故园春事,已无多了。赠满筠笼,偏暗触、天涯怀抱。谩想青衣初见,花阴梦好。

    ――宋·王沂孙《三姝媚·樱桃》

    →三候望春

    望春 | 图源网络

          望春,一名辛夷,一名辛雉,一名侯桃,一名木笔,一名迎春(本草云,夷,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雉与夷声相近也,未发时,苞如小桃子,有毛,故名侯桃,初发如笔头,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一名房木,生汉中、魏兴、梁州川谷。树似杜仲,高丈余,大连合抱,叶似柿叶而微长,花落始出,正、二月花开,初出枝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重重有青黄茸毛顺铺,长半分许,及开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有桃红及紫二色,又有鲜红似杜鹃,俗称红石荞是也。

    望春 | 图源网络

    诗云:

    紫粉笔含尖火燄,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唐·白居易《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王维《辋川集 辛夷坞》

    腊前千朵亚芳丛,细腻偏胜素柰功。

    螓首不言披晓雪,麝脐无主任春风。

    一枝拂地成瑶圃,数树参庭是蕊宫。

    应为当时天女服,至今犹未放全红。

    ――唐·皮日休《扬州看辛夷花》

    束如笔颖放如莲,画笔临时两斗妍。料得将开园内日,霞笺雨墨写青天。

    ――明·徐渭《木笔花》

    立春民俗

    · 报春、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演春后,方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颛帝位方禅,勾芒印已交。芭蕉有封事,黄鸟莫譊譊。(宋·白玉蟾《立春》)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或众农家敲锣打鼓将小孩拜请回家叫迎春民间摆上果品春盘在案等待春的到来)。

          也有非官方组织的迎春活动,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

          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这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 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灾

          打牛仪式由县里举办“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侯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诊立春日祀芒神(传统管农事的地神也称春天之神)鞭土牛毕……”宋白玉蟾《立春》云:“颛帝位方禅,勾芒印已交。芭蕉有封事,黄鸟莫譊譊。”

    ·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 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 祭祖

      立春要祭祀祖先。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另,立春时供奉祖先的供品也较为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用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 踏春(探春、游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乐于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 鞭春牛

    鞭春牛 | 图源网络

          鞭春牛,也称鞭土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了。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进牛的繁殖。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春牛:《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 贴春牛图

          有的地区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 躲春

          立春时,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 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 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

    · 拜春

          互赠贺礼拜贺,称为拜春。

    · 送春

          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将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 戴春娃

          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 糊春牛

          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 贴春字画

          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画有腊梅迎春之类的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 搭燕子窝

          给花树戴燕子胜帛条。

    · 种迎春花

    七春胜贴门窗:妇女剪春燕花鸟簪(或有专门买的春燕簪花鸟簪)用红纸剪鸡贴屋门。

    · 应景佩饰

          妇女剪出各种春天动物的胜装饰在家里,或贴在门窗屏风,或戴头上。

    · 立春幡

          窄长旗垂直挂在户外,也可戴妇女头上。春幡有燕子、柳、花、鸟、蝴蝶、凤凰、飞蛾、蚂蚱、鸡等各类。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前蜀·牛峤《菩萨蛮》词之三:“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 戴春胜、剪春胜

          剪彩为春胜插头上或挂树上。春幡由来也称“春幡胜”、“幡胜”。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罗、绢或纸为长条状小幡,戴在头上,以示迎春。此俗起于汉,至唐、宋时,春幡之制作更为精巧。

          《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亦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前蜀牛峤《菩萨蛮》词:“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宋代民间男女均有戴春幡的浓郁习俗。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春幡》:“《后汉书》曰立春皆青幡帻,今世或剪彩错缉为幡胜,虽朝廷之制,亦镂金银或缯绢为之,戴于首。”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宋周密《干淳岁时记》:“是日赐百官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入谢。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

          宋元时期又称幡胜为“闹娥儿(春蛾)”、“斗蝶”、“闹嚷嚷”、“长春花”、“象生花”等。宋代王公大臣的春幡用金银由“文思院”制造,至于一般的士大夫、平民百姓则剪纸为春幡。《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明《酌中志》:“立春之时,……自岁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或簪于首,以应节景。”明沈榜《宛署杂记》:“戴‘闹嚷嚷’,以乌金纸为飞娥、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戴满头者。”

          春幡最早的形态,应该是自然生长的花朵,后来人口繁密、都市社会形成才以布帛为之,甚至以彩纸充任,但它决不是一般性的人体装饰物。立春节时女性们佩戴春幡首先是作为避邪之物,具有禳凶邪、求吉利的寓意。“胜”自古以来作为人们一种头部饰物,分为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类型,可以用很多种材料做成,其中纸制较为方便。

          立春时节,古时女子有配戴各种漂亮的“彩胜”做装饰的习俗,而“幡胜”是长条形的,是上古传说中的凤凰羽翅的象征物。客家妹的春幡基本上都是自己用彩色绸布剪制的,春幡形象则有春花、春燕、春柳、春凤等等。在客家地区,传统的立春时节除了女性戴春幡,小儿也戴春幡于手臂,男左女右,作为立春的标志。

    · 佩燕子

          妇女剪彩为燕戴头上,用彩色绫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名“春燕”。春燕又名幡胜、彩胜、春书。南北朝梁代宗懔著述的《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北朝妇人,……立春进书,以青缯为帜,刻龙象御之,或为哈蟆。”妇女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 吊春穗

          吊春穗是陕西澄城一带的习俗。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 戴春鸡

          母亲做公鸡缝在小孩子帽子上妇女穿豆挂牛角撒豆在牛身驱鬼辟邪之用。在滕州、惠民等地,凡是没有种牛痘的儿童,春公鸡的嘴上还要叼一串黄豆粒,几岁叼几粒,意为鸡吃豆,可吃掉天花、麻疹等病。

    · 穿新衣

          男女老少都换新衣。

    立春食俗

    · 春饼

    “聊向春前寻故事,定知食饼记前修。”

    春饼 | 图源网络

          春饼,馅以萝卜,豆芽,豆子等为主。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熟菜炒菜皆可。

    · 春盘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春盘 | 图源网络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

          宁津一带用葱、蒜、椒、姜、芥切而调食之,称为五辛盘,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为礼物相互馈送。也有馈送青韭、黄柑的。

    · 春卷(春蚕)

    “调羹汤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

    春卷 | 图源网络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岁时广记》记载:“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

          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 咬春(吃萝卜)

    “咬住春天不放松。”

    萝卜 | 图源网络

          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明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立春养生(护肝)

          立春后,阳气上升,人体的五脏六腑蓄积的内热之毒也开始出现春燥,导致肝火旺盛、身体炎症,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色斑等症状。

          加之春季天气转暖,人体水分大量流失,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症状,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以消春火。春日春困,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以防春困。

          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虽春融气已回,然腊破寒犹在,人们的肌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须掌握好尺度。

          今日立春,腊月十九,立春虽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却也是丁酉年里最后一个节气。未转头间犹是腊,一弹指顷便为春。丁酉渐逝,戊戌将近,年味愈浓,给大家拜个早年~

    海报 | 别话余烬中

    海报:@别话余烬中 @花棽

    文案:图文由 @西北十九 整理收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律传佳节 青阳应此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zz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