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化吸收速度太慢,导致知识量太少,然后到输出的时候也输出不出来,刚刚这个碘盐导致不孕不育的视频教育了我。
2.先框架你想知道的知识,然后再用自顶向下事无巨细搞定细节。
3、经常有人私信我说:“你的文章逻辑性真的太好了,环环相扣,请问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秘诀吗?”
确实是有一些秘诀,这个秘诀很简单,就是“框架思维”。
我曾写过一篇叫做《为什么》的思维模型,通过不断逼问为什么,就可以一步步接近事物的本质;通过一环扣一环,就可以达到逻辑上的连贯性。
除此之外,其实框架思维也能达到这个效果,甚至比追问为什么还要高效。
一旦你开始在生活中运用它,你的逻辑能力就能很快被提升上来,你会发现,不论是说话,还是写作,还是思考,各种场合都有它的影子,它几乎无处不在。
而且它的功能还远不止于逻辑能力,它还能使你的思考更加周密,使你思考的东西体系化。
比如,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说话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并且三两语就能点出事物的本质。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建立起了自己所在领域的底层框架。对事物之间的联系了如指掌,不论什么情况出现,都能立马找到对应的策略和解释。
正如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对梁宁的解读:
为什么梁宁在分析拼多多的时候,思想如此深刻?因为大多数人在分析拼多多时,都是在对问题做点状的反应,缺乏系统结构。而梁宁在分析拼多多时的时候,用到了更底层、更系统的框架,因此,她对各种知识体系化的整理更有高度、更加系统,也因此让我们看到她思想的深刻。
然而现实里,大多数人的现状却是:说话随心所欲,毫无逻辑;做事仅凭一时头热,不知全局;思考时也是这一茬那一茬,没有联系。
我把这些问题总结为信息缺失和思绪混乱。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信息缺失和思绪混乱呢?我在这一年的观察和思考中慢慢找到了答案,就是框架思维。
通过逻辑建立起顶层的框架,然后不断往里面填充你学到的所有知识,然后运用这套框架来行事。
就能做到尽可能的周密和体系化,并且达到思绪清晰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