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墨家怎样看阶级问题
问:(源自群问答,做了整理和增补)墨家怎样看阶级问题。阶级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墨家兼爱,怎么解决阶级问题呢?
顾如答:
墨子曰:「无论长幼贵贱,皆天之臣也」[1]。阶级是不正常的。所谓阶级就是儒家主张的上位者教化、管制下位者,而下位者顶多有“谏之又敬而不违”的权利。也有无产文人式的理解,将财富做为阶级标志。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阶级呢?
首先是人们的认识不正确,没有信仰。上天给每个人不同的天赋,在墨家甚至认为上天给每个人不同天性[2]。人生在世天职即「生生」。所谓“生”,是生命、生育、生发、生长。自生也辅助他人之生,合起来是“生生”。这是华夏各家的共同认识。墨子说,「志以天下为芬」[3]。芬,就是完全成熟了,美好而又散发芬芳的这样一种状态。使人们能够「安生生」,帮助人们成熟起来,是墨家的社会目标。如果认识到人的天职。再认识到“(上天)不报于人,而报之天”[4]。那么人生在世,目标就是找到自己的天职和履行天职。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享受。能够判定人的一生的唯有上天。那么对于所谓阶级就不会那么看重。不会因为物资财富,社会角色不同而感到自卑。
然而阶级是现实存在的。墨家是一个讲求社会契约的学派。「君臣萌,通约也」。君主也是天臣,意味着其后所言的“通约”是天职。其天职是使人们形成的契约得以通行。《尚同》篇「见善不善必以告,上之所是必是之」[5]。讲的正是这种通过法庭辩论产生社会契约,然后君主「信身从事」将之不折不扣执行起来的制度。契约由谈判产生,而谈判就涉及到一个谈判地位和能力问题。墨子说,「贞而不挠,说在胜」[6]。墨家没有像儒家寄希望于君主的善意,也不像儒家自称有德。而认为实力才是可靠的保障。
我们看墨子非常注重对弱者的扶助。强调「强不执弱,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众不凌寡」。仅仅用儒家的同情心理解就不到位。在墨家学理中,应该理解为对弱者的救济。「爱人之亲若爱其亲,其类在官茍」[7]。对弱者的救济,其目标是使各方能够对等谈判。其救济范围在①暴力压迫形成的“执”,保障强不执弱;②才能、地位形成的人格侮辱——“侮”“傲”,保障双方具有人格平等的谈判地位,不能因为一方更有才能、地位更高就代表了正义——富不侮贫、贵不傲贱。③智力、说辩能力差异形成的“欺”,保障诈不欺愚。④人数优势造成的“凌”,众不凌寡。分析起来,都是对人的谈判地位和能力的扶助。也就是说,政权、社会、每个人都要扶助弱者,使人们能够对等谈判。
当人们能够对等谈判,各自履行天职。就不能说“存在阶级”了。
第三,墨子说:「赖其力者主,不赖其力者不主」。包括儒家在内的无产文人们用财富划分阶级,本就是不合适的。墨家更喜欢划分为“赖其力者”和“不赖其力者”。或者用商鞅的名词:良民和奸民。不赖其力者就是所谓奸民。《非儒》篇全篇在指责儒者们是奸民。只是墨家不主张“以奸驭良”。服从天志,行天职的,在墨家叫做「天民」。
「赖其力者主」。这个主字非常重要。人人都自主,不被他人教化管制。现代叫做自由。怎么样才能自主呢?首先就要实现经济上不依赖他人——赖其力。而「爱人若爱己」,与他人的互助合作、交易,则使我们能够自赖其力。这是《大取》所言:「“不为己”之可学也,其类在猎走。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爱人之亲若爱其亲,其类在官茍」。这也可以从前述天赋和天职说获得解释。每个人各有天赋、天职,必须相互合作,互相救济。
墨子说:「倚者不可正,说在剃」[8]。剃,先秦专指剔除婴儿胎毛。简单说就是依赖的人太幼稚,不可能“正”,而需要成熟起来。不依赖,而是与他人交换。问:退回2000年前,农民还是得靠铁匠给他们做农具呢。答:那是交易,不是依赖。他可以向这个人买,也可以向那个人买。问:农民至少依赖天时和土地吧。答:依赖土地、天时,是依赖上天。人唯一可依赖的就是上天,然而上天又要人类自生与生生。问:是不是与儒家的“达”相通呢?答:儒家是典型的无产文人群体代表,正是墨家所说的「不赖其力者不主」。依赖,与财产多少关系不大。而是饭碗是否依赖别人给予。无产者希望能够得到自主,只能接近于达成,不可能真正达成。当他们可能的买家数目多,多样化之时,他们可以选择买主。此时如果他们不为了饭食造说,那么他们也可以说是自主的。儒家的“达”也就是获得君王赏识,做官挣得薪水,从而不辜负父母给自己的身体。但他们偏偏要搞忠孝、大一统,大骂“三姓家奴”云云。使得买家唯一,绝了自己能够自主的道路。而墨家开始时的主体是工商层,天然地倾向于自主。其实农民也是有产者,他们特别不依赖别人。古代农民即使与世隔绝也不担心。比工商层还要少依赖性。之所以逼迫赖其力者们产生了依赖,主要是三点:武力,灾荒,利出一孔(买家唯一)。「贞而不挠,说在胜」。由于赖其力者在武力方面的欠缺,必然会受到武力的胁迫。从而产生了对武力的依赖。灾荒、高税收剥夺了人们的「财费」这个「周生之本」[9]。使人们成为无产者,不能自赖其力。利出一孔则使买家获得单方面定价的权力。所以,墨家也要求政权提供武力和救灾服务。但不认为市场会导致依赖或者不平等。反对政权干涉经济。这是《经下》篇的「买无贵」两条[10]。
当然,墨家的整套学说是相对完整的,内部逻辑呈网状的系统。今天提及的只是墨家对阶级认识的核心目标。墨家还有整套学说,去保障达成这一套核心目标。比如关于上升通道问题。在儒家主要指当官,西方也指获取大量财富、社会地位。可以引用「义,利也,路也」。获取自身认为的利益,是义。封杀他获取他所认为的利益,也就是不义。如此等等。几乎所有问题,在墨家都可以找到答案,或者经简单推理得到答案。
某奥派群续问:墨者顾如怎么扶助弱者?谁是弱者?一个不接受让座的老人和一个强迫别人让座的老人,哪一个才是弱者?
顾如答[11]:什么叫做自由?争执的双方,哪方是自由?这个问题一反问。你也是答不上来的。原因是,这是具体的边界问题。需要的是一个平等辩论的环境。得出的结果,人们接受了。也就形成了一个平等的约定。而我现在讲的是大原则。不得武断干涉。双方要能够对等谈判。
墨家也有处理边界问题的方法和原则。。「辩,争攸也。辩胜,当也」[12]。《说文》:“当,田相值也”。争辩是为了找到一个可行的结论。能够获得双方、各方认同的,就是辩胜了。这就是是处理边界问题的原则啊。然而人们不可能事事辩论,而绝大多数情况在「行循以久」[13]。也就是在遵循那些长久以来形成的规范。这一点也是哈耶克的主张啊。
以前不是说,德国老太太可以随时训斥不让座的小青年?与你心里的答案不同啊。你大概忘记了,奥派理论也是处理原则问题,而不是处理边界问题的。
又问:我这样问个问题行吗?无意冒犯你。放弃墨家不行吗?因为《人的行动》将人与人类社会解释的更清楚更明白,也更容易理解,我们何必非要拘泥于墨家呢?毕竟,墨家并末给中国带来什么。
顾如答:你如果看了我的文。就会发现其中是,平等优先于自由。墨家思想比较实在,不比米塞斯、罗斯巴德等理想主义。关于“平等优先于自由”这个问题,西方的论述方法是存在缺陷的。自由是本,平等是用。用需要优先实现,但不可离本而已。我前面说,对等的谈判是不武断干涉任何一方的必然前提。也就是实现普遍自由的前提。也就是这种意思。你得先去努力实现这种对等。所以是“平等优先于自由”,而不是“平等高于自由”。
又问:墨家在下方,九泉之下。
顾如答:墨子是太极先卿哦。在天上。。2200年来墨家的消失,正是华夏民族悲剧的原因啊。
————————————
[1]本文用「」符号表示引用自《墨子》原文。其他引用则用双引号。
[2]国际华文出版社顾如著《墨子经义释诂》上册第348页
[3]《经上》第8条,「志以天下为芬」。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下册第31页
[4]《庄子》,上天的回报,不是人生在世,而在回归上天之时。此表达与墨家《公输》「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认识相通。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上册第524页
[5]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上册《尚同》三篇第101页
[6]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下册第285页
[7]官茍,像官方那样做出救济。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上册第393页
[8]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下册第299页。
[9]《非攻下》。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上册第179页
[10]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下册第308页
[11]由于是奥派群,顾如是知道他们的推演的。比如国内奥派认为不该强迫别人让座等。
[12]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下册第308页
[13]请参考《墨子经义释诂》下册第390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