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道光帝开始,就进入了败家模式,签订了无数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但是,有个问题,明明是大清签订的,为什么不叫《清英南京条约》、《清美望厦条约》呢?
其实这些条约,大多是以“地名+条约”构成,加上两国的简称是为了历史研究的方便。
“中英”也好,“清英”也好,需要区分两个概念:王朝和国家。
唐宋元明清是王朝,是当时的国民自己叫自己;中国是国家,是外国人这么叫我们(China)。
▲庚子赔款
China一词,权威翻译为“中国”,出现的时间很早。甚至有说法认为,China源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不仅在中华历史上是浓重的一笔,在世界史上也是重大的历史事件。
秦在英文中音译为“Chin”,后面加上表示地名的“a”,组成了China。
当然,China的来源也有其他的说法。
▲兵马俑
外国人不了解我们复杂的朝代变迁,所以统一将我们称为China(中国)。就像我们统一将日本称为Japan一样,他们也有自己不同的时代,比如战国时代,但我们依然叫他日本。
所以,从外国的语言环境来看,确实被翻译为《中英南京条约》这种方式更准确。
不过,在条约之中,“大清”、“大清国”、“大清皇帝”等字样出现了很多次。但不影响老外叫它《中英南京条约》。
但是我们自己的教材为什么也称之为《中英南京条约》,而不是《清英南京条约》呢?
大体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与国际接轨;
二是符合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我们就叫自己“中国”;
第三点则有些沉重:这些条约不仅仅在清朝生效了,在后来的北洋集团和国民政府掌权时,也生效了。
他们之所以承认了与列强签订的这些条约,是因为他们还需要得到列强的帮助和认可。
所以,从清朝延续到国民政府的条约,叫《清某条约》并不完全准确。
直到后来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才真正的当家作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前条约中的所有赔款,我们一概不承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