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给家人做3件力所能及的事。
可以是陪爸爸散步,扔垃圾,倒水,拿东西等,只要儿子可以做得都行。
女儿小时候没有要求过,所以她一直没有为家人服务的意识,现在轮到教育儿子了,女儿身上犯的错,这一次不想再犯。
儿子听我说完,立马积极做。给我准备吃得药,陪爸爸散步,帮姐姐拿水。
虽然是小事,但把小事做成了习惯,就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儿子陪爸爸散步回来,告诉我,只要讲故事比赛拿奖了,就给买一个大礼物。
我纠正老公,无论拿奖与否,都可以给孩子买礼物。
参加活动,我们重在参与,不要看会不会拿奖。万一没有拿奖,孩子会非常失望,也可能下一次都不想参加活动和比赛了。
老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一种激励,但结果可能他没有预料到。
就像孩子学习一样,不能因为考试成绩好,就奖励孩子。那么孩子如果没考好,是不是就特别失望,因为家人给他设定了目标。
除非目标是孩子自己设定的,不是大人,这样才不会导致孩子害怕承担结果。
告诉儿子,明天比赛结束,妈妈都会满足他一个愿望。这段时间辛苦了,这是努力学习的结果。
从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师鼓励一个孩子参加歌唱比赛,比赛第一名是口琴,老师说你唱得特别好,一定可以拿第一名获得口琴的奖励。
孩子妈有点担心,万一孩子没有拿第一名,孩子没有拿到口琴的奖励,会不会特别失望?
于是孩子妈妈自己准备了一个口琴,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就自己给孩子奖励。
结果比赛完,孩子一共获得了3个口琴。一个是比赛获得,一个是妈妈给的,还有一个是老师给的。
老师告诉孩子妈妈,我鼓励孩子参加比赛,是激发孩子的一种手段,我其实也买了一个口琴,送给孩子当礼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件事情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家长可以学习老师的方法引导孩子参加比赛,对孩子积极鼓励,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至于拿奖与否,倒是次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