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关于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我的检讨稿,有个背景小故事。故事的缘起是前天早晨我想找一张图片,就在双师群里问哪位朋友能帮忙发一下,结果网校总导师韦老师很快发出来了。我回应了一句“好的,谢谢。[抱拳]”就赶紧拿走去用了。等我回来看到韦老师艾特我说“你在谢谢谁,我是谁”时,突然感到自己确实做得不好,就是面对孩子就是面对普通朋友时,我们说话也应该有个称呼呀,更何况面对的是我要追随的导师呢?因为从我拿走图片去用到我回群里有一小段时间,可能韦老师见我没反应,从文字上都能感受到他小小的怒气“你还是小渡呢,去写500字的感受发到群里”。好吧,我愿意成长,愿意接受督导事上炼,所以才有了下面这篇检讨稿。
对韦老师就细节督导的感受:
1,这里是双师学院,光看学院名字就知道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地方,这就更需要我们严于律己,注意细节,做有文化的人,有足够的“德和才”配得上这里和这个称呼。
2,前几天还和朋友感慨说这种年代敢说真话和能听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也提到那个佛教小故事:师父对下等人礼遇,因为那种人受不了批评,一批评就跑了,所以对待他们多是表扬和鼓励。对中等人隐喻,对上等人棒喝。
我在小渡预科班教室听课,深深感到韦老师的不易,他忙于心理茶馆和网校,有时连饭都吃不了就为小渡们做督导,教了能力方面的很多具体知识。他那种想让更多人因心理学而受益的热切心情,还有那种不怕因棒喝风格而可能受争议和腹诽的奉献精神,都得到了我更深的敬佩,也是我又一个活生生的“付出也收获”的榜样。
3,我一直以来比较不拘小节,喜欢“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由于我是教师身份,喜欢读书也乐于分享,也是发了心的佛弟子,业余时间带领几个小孩子读国学经典,得到一些尊重,听到批评的声音比较少,其实我知道自己还差的远,我是愿意听到批评和指导的,愿意更成长自己的。所以刚才我说感谢、感激、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4,体制内学校是这么一个庞大的组织,生活在近年来的全民竞争和全民焦虑的环境下的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有很多的感受和思考,除了《窗边的小豆豆》,我也看过《夏山学校》《瑟谷学校传奇》等,这近来也关注了北京“一土学校”的创始人李一诺的文章,都非常受益。
夏山学校那么自由的环境,搞传统文化的一些朋友要求的严苛,都让我觉得不足够适合当前环境,所以我特别佩服韦老师所讲的这心理学的三个阶段,从面对问题人群到教育到社工服务,喜欢他的“科普”理念,喜欢他的“本会团体”。这其实也特别契合了我作为佛弟子喜欢生活禅和人间佛教这种方向。我喜欢“积极心理学”,也喜欢“积极赋义”这个词,也希望自己能发挥一点儿积极的作用。
5,我学习传统文化和学习心理学算是入门比较晚,但我有一颗真诚的心,后来也不断出现生命中的贵人,他们给了我温暖和鼓励,给了我自信和力量,现在得遇韦老师,对我严格要求和指导,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深深深深的感恩,也愿意以他为榜样来发大心行大愿来利益到更多的人。
6,我本来不擅长写东西,说话比较简短,不习惯整篇讲,还自我安慰和找理由说“述而不作”,今天韦老师给予细节上的督导,并要求我写500字的感受,算是逼着我来写东西。写着写着,发现有1000个字了。
7,总之,再次表示感恩,鞠躬和敬礼。我会努力学习和努力突破自己的,从玻璃心到金刚心,从小我到大我。
张曼称,加油!(2020.11.15)
另,感谢双师学院给我“学委”的机会,我愿意学习,愿意接受监督和指导,愿意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