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昨天开始,就被朋友圈里来自家乡铺天盖地的雪消息震到了!
盼了一冬天的雪,终于来了!
看视频里,那雪下得扬扬洒洒,从容而优雅,既没有朔风助阵时的戾气十足,也没有雨雪交加时的夹缠不清。
嫂子发了两条朋友圈,飞扬的雪花配了唐朝赵嘏的“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美丽的雪景缀上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做飞花”。很是应景!赏雪之余,引人无限遐思!
妹妹的一张照片,配的则是一句惊呼:“鹅毛大雪!”惊喜之情,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
连一向不关心风花雪月的先生,也破天荒地给我发了一张从他的办公室窗口拍摄的雪景。尽管一个字也没有,但我也能感知到,这场雪对他深深的触动。
我给母亲打电话,刚一接通,她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家里下了好大的雪,又问津城下了没有。
我嘱咐她,家里米菜都有,雪天就尽量不要出门了。父亲昨天去了z城,陪外甥去参加围棋冲段比赛。现在,家里就她一个人。
他俩一向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两人互相伴着,我就心安。偶尔暂时分开,心就悬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放心他俩单独行动了。
过了这个年,母亲也已经迈入古稀之年,父亲比她大了一岁。好在他们的身体一向很好,一点儿也没有七十岁的样子,自己也从不服老。
我从心里,也从未把他们归入老人的行列,依然从心里很是倚赖他们。但他们一旦远离我的视线,却又开始不由自主地牵挂。
父亲年轻时也算走南闯北,但他现在玩不转智能手机,不会网络约车,不会手机导航,微信也用不熟练。好在,妹妹早就拜托了带队的老师帮忙照顾,也一直在电话里随时遥控指挥着这一老一小的一行一动。
昨夜,Z城也下了雪,他们住宿的酒店离比赛地有二三公里,去程的车子不好找。一位自驾陪孩子参赛的家长,特意邀父亲和外甥坐他的车去往赛场。这则消息,让远方的我内心充满温暖和感激。
今日午后,客居小城的嫂子在家庭群里问州城有没有梅花,大有踏雪寻梅的雅兴。可惜,据我所知,小城没有户外栽植的梅树,只有室内盆栽的梅花。
人生雅兴,可遇而不可求。窗外大雪纷飞,窗内若有红梅盛开,想想也可略偿踏雪无梅之憾。
我问了几家花店,并请其中相熟的一家代为寻找品相好的梅花盆栽,想给嫂子送去。因为刚过春节,新货未到,现有的几盆,店家发过来的照片,品相都不满意,只好作罢。
我极喜梅,只因少时读了太多咏梅的诗,心里极其爱重梅的品格,但却因长居北方,认识的梅却有限。直到几年前,在南京的梅山上,我才算对各种梅的芳容一睹为快。原来梅花品种竟有如此之多,各色各种的梅花开得漫山遍野,那份惊艳至今仍萦绕心头。从那时起,我便生出想在院子里植一棵梅树的念头。
嫂子的一句问梅,勾起我的寻梅之心,寻梅不得,又引起了我很久之前就有的种梅心思。于是,我立刻又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梅树苗子,了解梅树能否在小城安然过冬。期待着有朝一日,大雪纷飞之际,与亲朋好友在家里就可拥炉赏梅赏雪。
仿佛心有灵犀,我正沉浸在植梅、养梅的热切之中,微信上又收到玉梅嫂子发给我的雪景照片,留言是“故乡的雪”。
来津城半载,经常会收到玉梅嫂子温暖贴心的问候,一朵故乡的云,一幅故乡的雪景,特别日子里的一句真诚的祝福……
与玉梅嫂子相识那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她和我的师兄也刚刚喜结良缘,住在单位分得的一间宿舍里。每逢年节,他俩常约我们几个离家在外的小单身们去他们家小聚,那份温暖至今萦心。
玉梅嫂子和我的师兄,还是我和先生的牵线人之二,几十年来,玉梅嫂子和我的师兄伉俪情深,同沐人生风雨而情深如初。我和先生托他俩的福,也算琴瑟和鸣至今。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玉梅嫂子叫“梅”,更如梅,沐雪而生,凌寒而香。
人生过半,良友相随。我喜梅,爱梅,更是因了身边有名为“梅”,品性更如梅的朋友。
家乡虽远,却隔不断雪消息,更喜的是,雪消息又捎来梅香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