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常看到有人说,嗯,要和那些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不如你的人身上。
那时总觉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人生来便是平等的,所有身边的人都有他们可值得欣赏的品格,既然有可贵的地方,相处又何谈得上浪费时间呢?
于是认定,所有说这种话的人,大抵上是比较功利主义的,只愿意结交对自己有用的人。优秀么,自然就代表着有用。哎呀,最可气的是,居然说和普通人交往是浪费时间,实在是没有仁爱之心。
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慢慢认识到,有些话是基于一定的背景下说的;有些事物是处于灰色地带上的,不能用黑或者白来笼统归类;有些人是具有多面性的,不同情况下会像晶体一样折射出不同的光线,反映出不一样的模样,不能一概而论是好人还是坏人。
于是,开始理解说这种话的用意。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确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不论是对事业,还是对心灵。
2
爸爸在年轻时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没有不爱的,手边有键盘琴便能弹、有手风琴便可以拉、有纸墨便能写、有油彩便能画,楷书、篆刻、诗歌、象棋、声乐、二胡、口琴都可以有模有样,甚至还能做木工活。我年少时常常能见到爸爸和这些事物打交道,爱好广泛并且乐此不彼的,让我很生出一种想法:生活虽然贫穷,但一样可以多姿多彩。
但是爸爸退休后,从未有过一次将这些爱好拿出来展示过,也从未打算将其中之一作为打发时间养老的方式。直到有一天我实在憋不住了,问爸爸原因,他只回了我轻描淡写的一句:那些都是年轻时不得已而为之。可我仍旧不懂。
爸爸退休后做事情常常都是一个人,散步、打太极拳、钓鱼,尤爱一个人打发时光,喜欢安静。偶尔去看街边的人下象棋,但从不伸手,也不评论;也会和邻居老板聊聊党的政策、国际国内形势,但也仅此而已;再闲了会伺弄院里的花草,那认真劲儿比干工作一点不差。
有时候和我通电话,他会絮絮叨叨和我讲很多张家长李家短的,或者讨论讨论政治,或者讲讲教育经,经常一说就是半个小时以上。久而久之,给我一种感觉,他并非无话可讲,而是很缺少谈话的对象。
在经历了多年的人性了解和观察后,在慢慢理解了很多以前不能理解的诸如开篇的那些问题之后,居然发现自己也越来越不愿意讲话了。常发现和聊天对象不在一个频道上,说几句,便味同嚼蜡,不能深入。哪一天兴致勃勃的聊聊某个理念,会发现聊天对象无法理解,也无法插话和评论,那一种寂寞,真的无以言表。无端生出感慨:身边那些有共同理想和想法的人都去了哪里了?
然后,就觉着好像能懂爸爸了。想着爸爸孤单一人的身影,突然就特别心疼,也好像一下子就原谅了他那些年对妈妈的种种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