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读《开启潜意识》的第二天,读了四个故事,最让我此刻想拿出来分享的是有关“接受”的故事。
先分享一段书中的原文
接受不是让一个念头进入你的心,而是让这个念头进入之后,穿过你。
接受是“允许”,不是赞同。
你站在岸上不动,让那个念头,让那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渐渐地离你远去,但是你不要阻挡它,也不要拒绝它,更不要评价它,评判它,而是静静地让它流过你。
而在一件事情发生后,当你接受了“你可以不接受”的时候,你才是真的接受了这件事情。
事情会随着时间慢慢被淡忘,被隐埋,即便是偶然的机会被另一个事情触动,重新回忆起来,我们会在回忆中用当下的新视角重新去解读它,安放它。
往往却是一个“念头”会跟随我们生生世世,直到你对它真的放手,放开,放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反复的。
接受的本质是允许,你怎么看?在去年的12月,我去北京参加冉冉老师的高阶故事疗愈师工作坊的课程学习。在那趟旅行当中,除了上工作坊的课程之外,我约好了大学室友相见,还同时处理着一个线下活动的推进,和一场线上课程的学习。
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我感觉整个人都是被安排的。起初,我憧憬着和老友的相遇,憧憬着新课的开始,憧憬着一切的未知,并没有什么异样。
就在我到北京的当天,刚下火车,接收到活动推进过程中,来自参与者的质疑,那个当下所有的憧憬都被冲散,只剩下满心的“丧”。
在陪朋友的两三天里,我回避群里的信息,下意识屏蔽活动的交流推进。直至朋友离开的那天晚上,回归一个人的寂静,我开始坐下来,用书写梳理自己的情绪。
那个熟悉的声音又出现了,“你不行,做什么都没用,再努力都没用……”
我哭着写着,写着哭着,一遍遍告诉自己,“我做我喜欢的事情,有用;我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责,有用。”
在工作坊结束时,和冉冉老师交流,我表达了自己内心带给我困扰的这个声音。冉冉老师说,“嗯,下一次,它(这个声音)再出现时,你该怎么办?”
我说,“扛过去啊”。
冉冉老师说,“对啊,就是当它再出现时,你告诉它“你闭嘴”,我做的都有用,我做的每一点都有用。”
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自己被这句话救了一命,可以带着饱满的能量继续前行。
而这算是我和这个念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吧。
接受的本质是允许,你怎么看?第二次正面交锋是在今年的一次读书会后,我进入了深度的自我怀疑。对我未来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产生了极度的迷茫。
这种感觉,让我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用,都不会让自己变好,做什么都没用的无力感又一次袭来,让我有一种想要放弃掉一切,重新开始的念头。
那一天我的心情down到谷底,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抬头间看到书架上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便翻了起来,翻到前言,就被里面的一句话打动了。
你是否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
注意——不是“觉得”,不是“希望”,甚至不是“相信”;而是“笃信”(即,120%的相信),不是“也许能”,而是干脆清楚的“能”。
当下的那个笃信击中了我,我对自己连相信都没了,还哪来的笃信?!接着往下读,读到成长的指数模型,我突然看到,这不就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坎儿嘛!
过往的人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刻,我总是会选择放掉一切重来。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我都是形容自己的人生活的兜兜转转。
最近的一年里,我才好不容易从一片混沌中立住了身,开始做一些喜欢的事情,难道此刻就要因为一个小坎儿,再一次重新放掉一切开始吗?
我的答案是“不,我不要”。
就这样,历经了第二次正面交锋,我带着自己继续向前。
接受的本质是允许,你怎么看?未来,无法预言什么时候还会与这个“做什么都没用,再努力也没用”的念头相遇。
此刻,我在心底埋下种子,告诉自己,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接受它的来去,不做挣扎,亦不做评判,就只是看着它来,看着它去,如此,一切安在。
20190704 15:19 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