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
人类最早的具抽象美的纪念碑——英国“斯通亨治”巨石阵
美索不达美亚: 希腊语 ——两河之间的土地
两河流域的几个王国与艺术文明
苏美尔人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3000年初以前就来到了这里,并建立了一些城邦。其中乌尔和拉迦什两个比较有实力的政权。在西亚最早进入了奴隶社会。
建筑,雕塑,工艺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图一: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500年 图二 图三: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阿布神像(纯真、朴素的目光向神灵祈求) 吉库拉塔 神庙 (仅祭祀,国王使用) 乌尔军旗 (梯形木板镶嵌贝壳 石灰石 天青石)苏美尔人军旗 两面的阿卡德王朝
从北部叙利亚移居来的闪米特人,于公元前2350年建立了的阿卡德王朝。他们在苏美尔艺术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在雕塑方面。
艺术发展史 读书笔记2纳拉姆辛记功碑 纳拉姆辛 萨尔贡之孙,阿卡德帝国的第四任统治者。纳拉姆辛继承了萨尔贡的伟业,继续扩展阿卡德帝国的版图,令国势达至顶峰。他是第一位自封为神的美索不达米亚国王(“辛”一词为神的意思),亦第一个被称作“四方之王”的统治者。他与美路哈(Meluhha)进行贸易,“美路哈”很可能是指印度河流域文明。他亦控制了波斯湾沿岸一带的一大片土地。纳拉姆辛打败位于波斯湾南部尽头的马根(Magan,一作马干)国王,并征服托鲁斯山脉北部的高山部落。他于纳加尔(Nagar,现今叙利亚的Tell Brak)及尼尼微设立行政中心。
肖像雕像成绩卓著,其中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肖像》是一件难得的精品,也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第一次发现真正的帝王像。
艺术发展史 读书笔记2萨尔贡大帝(阿卡德),是古代阿卡德王国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常备军的君主。他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最早的统一者,古代近东地区最伟大的君主之一。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是巴比伦、亚述文字的先驱。
阿卡德的萨尔贡,萨尔贡大帝(SargonofAkkad,SargontheGreat)青铜头像,青铜,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2400年,在西亚的两河领域出现了一个由闪米特人建立的强大王国——阿卡德,其杰出的领袖萨尔贡大帝以强大的军事行动在北方建立了统一的王朝,经济上迅速达到了繁荣。于是,萨尔贡大帝就成为人们艺术表现的焦点,留下了许多赞颂他的艺术作品,这尊青铜头像就是这一类美术品的典型之作。
国王的头发为黑色,编得如同皇冠一般。雕像的眼睛中本来嵌有珍贵的宝石,但现已遗失,成了两个空洞。雕像的面部雕刻简练而逼真,并留有苏美尔艺术的痕迹,须发的装饰手法独特而有力,是同类作品中的杰作。整个头像表情端庄,富于个性,充满生气,是埃及法老的雕像中从未出现过的。这尊雕像经过心设计,铸造得十分精细,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铸铜技术。
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又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94年,闪族阿摩列伊人占据巴比伦为都,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在历史上也称“古巴比伦王国”。
艺术发展史 读书笔记2《z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代表正义的太阳神体型高大,正襟危坐,正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力的权杖与魔环。汉谟卡比庄严地站立着,举手宣誓。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整个画面充满了宗教的庄严气氛。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亚述王朝
公元前1700年左右,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闪族亚述人开始崛起。他们性格彪悍,崇尚武力,于公元前6世纪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英语:Assyria empire,公元前935年—前612年)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的国家,使用的语言有阿拉米语,阿卡德语等。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逐步强大,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国都定于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亚述人在两河流域古代历史上频繁活动时间前后约有二千年。后来亚述人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独立的国家。 [1]
在两河文明的几千年历史上,亚述可以说是历史延续最完整的国家,历史学家掌握有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到前605年连续的亚述国王名单。虽然二千多年之间,亚述有时强大,有时则衰落或沦为他国的属地,但作为独立的国家和相对独立地区的亚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公元前900年前后,亚述国家突然空前强大,成为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然后最终于公元前605年灭亡,国家随之消失。但亚述民族仍然顽强地在其祖居地生活至当代,当今的亚述人是信奉各东方礼教会的基督徒,语言为现代阿拉米语。
亚述文化博采西亚各国(主要是巴比伦)之长,且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尼姆鲁德、尼尼微、豪尔萨巴德等地,亚述均发现亚述时期的宏伟的宫殿、神庙和其他建筑。建筑物饰有大量浮雕,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亚述巴尼拔所建尼尼微王家图书馆,藏有大量泥版文书,包括宗教神话、艺术作品、天文、医学等,是研究亚述历史的重要资料。亚述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亚述时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几乎全与军事有关。
艺术发展史 读书笔记2 艺术发展史 读书笔记2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625年,巴比伦人打败了亚述人,重新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王国在尼布甲尼撒王执政期间,军事力量逐渐壮大,通过武力扩大版图,并修建了新巴比伦城。
公元前621年亚述帝国被迦勒底和米底所灭,迦勒底人又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共经历了10代国王,成为西亚地区最大的政治,文化,贸易和手工业中心。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19世纪末的德国考古学家在它的遗址上挖掘了10年才完成了这一遗址的发掘工作。巴比伦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长达11英里,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围有两道厚墙,上面设有塔楼。各道城市分别用巴比伦的神抵命名。其中最重要的主门是伊斯塔尔门,这座城门有前后两道门、四座望楼,大门墙上覆盖着彩色的琉璃砖:蓝色的背景上用黄色、褐色、黑色镶嵌着狮子、公牛和神兽浮雕,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新巴比伦王国的艺术遗物并不多,只有巴比伦废墟可供研究。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现在仅存伊斯塔尔门。是献给伊斯塔女神的。
艺术发展史 读书笔记2 艺术发展史 读书笔记2 艺术发展史 读书笔记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