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之前我自己的逻辑很不好,常常词不达意,说话也是云里雾里的,没有终点,
我也在网上经常找答案,或者问身边的人,我该怎么办?
我说几个那会自己找到的办法,
我五年之前特别喜欢看罗辑思维节目, 我当时就想,他是怎么把一本书讲的这么引人入胜的?
在这之后,我看每一期节目时,我都拿一张白纸,我就专门记录他是怎么过度话题的,怎么从一个观点,变道另一个观点的,而作为观众的我,还如此沉迷。
同样的,那会只要有朋友待会去听讲座,我都带着一个本子,我就是想记录一下,那些讲师是怎么过度,那些买保险的是怎么让观众现场下单的。
回到今天的问题,
之前在李笑来的一本书中看到一个概念,延迟概念,大概意思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知识都是线性的,今天的新课必是建立的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上,
这就有一个坏处,就是生活中的问题不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问题发生时,谁也不知道我会多少知识,
所以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最郁闷的就是,无从下手,因为好像好多地方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做,这个事,我们学过啊,这个点以前我没听到过啊·····
所以说解决问题有时的时候,就像拼图一样,我们知道这个事,我们必须得解决,我们也知道自己应该能够解决,只要找到逻辑,可是面对这一堆碎片的时候,我就懵了,笑来老师说:没关系,把这个概念搁置一下,他未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先一步一步的开始做,就好了。
我曾经跟朋友戏言,大多数问题,只要我们一路为什么问下去,搜索引擎就能解决了,不需要外人。
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所以当有人问我怎么解决一个问题,
1,首先鼓励他,你可以,别害怕,没有人关注你的失败。
2,每个人都会笨拙学步的时期,那种笨拙不可耻,经历的笨拙越多,下次面对新的学习就有越有心得,这是正反馈,只要旁边有人鼓励他坚持再坚持。
3,网上有太多工具模型,swot,pest,5why等等,不停拿出来练习,只要有问题就用这些模型练习,这些模型不是金手指,必须不断运用才能印在脑子里,才能在关键时刻如肌肉记忆一般出现。
4,我非常感谢润总的五商专栏,尤其在第二季,有实操课,每一次实操课我都会专栏的模型套进去,用公式拆解提问者的问题,找到核心在哪里,然后发现所谓的难题多数都是什么都想要,还不想思考和不想出钱。而这套练习方法刘润老师说就是麦肯锡的培训方式。
5,不要害怕花钱,付费的工具比免费的好用,贵的比便宜的好用,钱是解决问题的,不能变成问题本身。
最后,换位思考,用户画像等等,这些必须要真实数据支撑,不要一厢情愿的说假入我是客户。
请你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是错的
刘润进化岛每日思考打卡第十一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