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洋:抱怨

作者: 我是李明洋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16:08 被阅读0次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

    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刘同《向着光亮那方》

    我是李明洋,这是我记录每天生活、学习、工作、思考方面的第12篇文章,我会每天更新一篇,坚持1000篇。

    昨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疯狂的黄庄》文章说的是大城市的中产面对孩子教育问题产生的焦虑和做出的选择,从一个方面也反应了大多数中国家长在教育问题上所处的一种状态,作者试图通过现象厘清背后的成因,希望所有家庭都能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之路,可是文章并没有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因为教育话题都比较有争议性,所以引发了广大家长的热烈的讨论,文章后面家长的留言也表达了各种理性非理性的观点。

    在一个剧场里,大家都在安静投入地看演出。突然,有一个人为了看得更清楚,站了起来。他的视野确实更好了,但后面的人却被他挡住了,于是也只好站起来看。剧场内其他的观众看到这个人站起来能看的更清楚,于是也纷纷站了起来。站起来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了。大家都站着的时候,和大家都坐着的时候相比,其实每个人的视野并没有太大变化,可是,现在每个人都只能站着看演出了。

    这就是剧场效应下的中国的教育,变态的陀螺想要稳定,只能加速旋转,只要放慢了旋转步伐,就意味着崩溃。现在的中国家长们就是这样被巨大的时代洪流裹挟着,不由自主又身不由己地前进。先不说各种教育机构因为巨大的利益诱惑和竞争压力不断地宣传造势给家长带来的影响,单单就家长本身,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更好,更出人头地,有多少家长能真正跳出圈外看淡这一切,拿自己的判断去赌孩子未来发展的好坏?

    一个孩子未来能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思想独立、能力优秀的人,30%在学校教育,70%在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绝对占主要因素。如果家长看待世界乐观积极,孩子也大都会阳光健康,如果家长遇事只知道抱怨,时时表现出焦虑,孩子必然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也会觉得这个世界对自己不友好。家长的认知和眼光决定了孩子的认知和眼光。

    我认识一对清华毕业的夫妇,养育了一对子女,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看书,尤其是女儿,小学没毕业已经开始读英文原著了,妈妈每个月都要给孩子花几千块钱买书,沟通过后才知道,妈妈在女儿小的时候就天天给孩子读书,等到女儿大一点能识字了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就开始自己看,看了中文的还要看英文原版,孩子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夫妻两个经常还担心女儿看书久了会影响视力,时不时还要拉着孩子到户外打球放松放松。这样的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书籍了解世界,对知识充满了求知欲,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而另一对夫妇,有一个男孩,爸爸喜欢玩游戏,一回家就玩,也不愿意抽点时间陪孩子玩,平时基本上是妈妈,但是妈妈身上负能量特别多,对人对事总是喜欢挑毛病,虽然非常爱儿子,但是却不懂如何去爱,一味地溺爱,带孩子去别人家里任凭孩子乱蹦乱跳,大吵大闹,从来不纠正,孩子想吃糖就随便吃,想看动画片就随便看,导致孩子现在不到5岁,吃糖吃的牙全黑了,看电视看的眼睛重度近视,去幼儿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孩子基本上被不懂教育的父母给毁了,未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想而知。

    拿我自己举例,小时候父亲对我的期望是能考上大学就行,因为我的父亲是老三届,大学对他们那代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终身的遗憾,所以能上大学就是他对我的要求和期望,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清华北大,在我的深层意识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大学的概念,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

    相比有些家长,他们给孩子有明确的希望,就是清华北大,或者985、211,所以这些孩子意识里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感更清晰,考上的可能性也更大。而更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目标直接设定到藤校、牛津、剑桥这个水平,所以他们从小对孩子的培养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和目标做的,那么他们的孩子最终取得的成绩也会更接近这个目标。

    所以孩子最终能取得成就的高低,跟家长的认知的高低和格局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能达到的上限。作为家长,也许没办法短期内提升经济条件和知识水平,但提升自己的心态,阳光积极一些,还是能做到的,至少不要抱怨生活抱怨世界,因为抱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想改变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改变自己。

    我是李明洋,这是我记录每天生活、学习、工作、思考方面的第12篇文章,我会每天更新一篇,坚持1000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洋:抱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ag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