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雪映窗
第一集妈妈意外猝死,第二集爸爸戏精上身,第三集女儿与家庭一刀两断……总是家长里短、在生活琐事中打转的家庭伦理剧,竟然还能有如此大的情节波澜与情感烈度。敢把“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伦理基石打破,呈现鲜血淋漓的事实,也只有正午阳光。
3月1日登陆卫视播出的《都挺好》,是正午阳光继《欢乐颂》《大江大河》之后,对阿耐小说进行的第三次影视化改编。关于原生家庭的情感纠葛与伦理困境,《都挺好》用一种深入骨髓的创痛来进行展示。正因撕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的家庭关系,观众大呼“看到了现实中的真实案例”。
又一部豆瓣开画评分在8.0以上的口碑剧诞生。《都挺好》更新至今,豆瓣评分稳定在8.4分,随着剧情的保质展开,后期走势有望在高位上保持平稳。不出意外,《都挺好》将是2019第一部口碑大获全胜的剧集。
重男轻女、养老、啃老……切中社会最热门的议题,自然是《都挺好》成功的秘诀之一。它对创作者的启发还在于,让日渐老迈的家庭剧重回舆论舞台的中央——在此之前,苦情的婆媳、作妖的婚姻以及千篇一律的育儿等题材,已经很难激发观众对家庭剧的兴趣。
家庭价值观的反传统呈现,撕掉孝悌的伦理外衣
普遍认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家庭剧是1990年问世的《渴望》,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传统伦理道德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渴望》展现中华传统女性的自我牺牲,倒并不稀奇。此后家庭剧与社会变迁保持同步,衍生出多种叙事模式。
以几十年的悲欢离合和家庭成员的命运轨迹为主题,将日常生活话语在时代背景下展开,是家庭剧的常见叙事方式,如《父母爱情》讲述五十年岁月风雨,年代是其关键词;另一种叙事方式则以问题切入,多是婆媳、婚外恋、子女教育等显现实议题,《小别离》《我的前半生》等均是如此,有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叙事闭环。
摆脱对生活的浪漫幻想,回到日复一日、枯燥无趣的生活本身,是家庭剧本身的影像特色,但带有浓厚伦理色彩的内地家庭剧,很难在价值观传递上有所突破——“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文化,以及相并而生的“悌”,提供了家庭剧的基本价值观念。
从这个角度看,《都挺好》迎面而来的第一个优点,在于毫无避讳地展现了一地鸡毛的家庭关系:
表面看上去,这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父母退休在家,七八千的退休金足够养老;大儿子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美国娶妻生子;二儿子收入优渥,又娶了家境殷实的妻子;小女儿是女强人,年纪轻轻就成为了集团公司的销售总经理,颜值、收入、地位一样不缺。
可一旦暴君式的母亲去世,父亲从亦步亦趋的小跟班,变成了使劲折腾子女的坏老人,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遗;大儿子从小自父母处获益甚多,在母亲死后处处挥舞着长子的棒子命令他人,却做了口惠而实不至的伪君子;二儿子啃老多年,善于花言巧语,却从不愿为家庭付出,是彻头彻尾的妈宝男;小女儿偏激,自念大学就与家庭断绝往来,对亲母的死亡漠不关心。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中本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全方位呈现灰色的家庭关系,《都挺好》在家庭剧中实属少见。正由于丧字当头,《都挺好》用互撕来塑造了一个个人物,他们虽然性格各异,却大多数是有或大或小缺陷甚至原罪的负面形象。
在撕掉了温情款款的孝道外衣后,《都挺好》向观众发出追问——面对儿子与女儿,做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至偏心?兄弟姐妹如何在不伤感情的前提下,赡养老人?如果父母一味索取,孩子该如何面对?一旦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与人生产生影响,TA又需要花多少年才能弥补?
这些针针见血的问题,是父母为孩子牺牲、孩子为父母尽孝之外,更值得当代人讨论的时代议题。
多线程叙事拓宽情感力度,人物塑造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在展示相当情节烈度的剧情时,把握火候相当重要,轻描淡写仿佛隔靴搔痒,把家庭剧拍成撒泼打滚又过犹不及。能够得到观众好评的《都挺好》,承袭了正午阳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优点,通过多线程叙事,在短时间内就呈现了剧情梗概,并把情节梳理得颇有轻重缓急。
从母亲去世到父亲赡养,已经更新的剧情都围绕这一主线来进行,由此展开苏家三个子女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没有脉脉温情的家庭乱象——无理取闹的父亲,从来不会顾及子女的死活,只会一个劲索取;看似愚孝,实则自私又虚伪的大儿子;缺乏进取心只能啃老的二儿子,心理上尚未断奶;外壳坚硬却封闭内心,深受原生家庭之害的女儿。
现在与过去两种时态的来回穿插,则解释了三位子女与父亲之间的种种纠葛过往,让这些反常的家庭形象立了起来:
为什么倪大红饰演的父亲在老伴死后,可着劲儿欺负子女?因为他太能折腾了,母亲深知他的个性,所以要管着他。在家庭霸权去世后,他如释重负,仿佛人生重新开始。他动辄占领道德制高点,批评二儿子和儿媳妇“你们要赶我走”,堵得子女无话可说,阴阳怪气的说辞与以往木讷的形象截然不同;他还是演技卓著的“影帝”,心心念念要去美国,但心中所想又不能靠自己说出,非得拒绝了二儿子和女儿的建议后,让大儿子来发出邀请。可以说,他虚伪、贪婪、自私,又缺乏一家之主的担当。
另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升级版樊胜美”苏明玉。正是通过她的回忆,一家五口人的亲情纠葛与伦理困局逐一显现。她从小就是爹不亲娘不爱的累赘,为了大哥美国念书和二哥结婚,家里连卖两间房,可当她要1000元去上补习班时,母亲却说,“你是女孩,只负责养你到18岁”。大学时,因补贴二哥卖房,导致苏明玉无立锥之地时,忍无可忍的女儿与母亲父亲彻底决裂。
《都挺好》以苏父和三个子女为中心点,拓展出多个平行叙事动机,大量细节描绘保证了人物塑造的丰富度,高指标的信息密度则呈现出多线程、多矛盾的别样体验,尽可能地呈现出现实生活的多样性。
如在母亲去世、父亲赡养的这条主线上,还衍生出苏明玉的职场商战、大儿子苏明哲的职业危机、小饭馆老板对苏明玉的情感呵护等多条支线,来反应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在苏明玉的职场商战中,辞退老倪有她的两面三刀,也有她的铁腕柔情;而小饭馆老板石天冬,为精疲力尽的苏明玉提供了避风港,他的暖男形象成为这部剧中难得的一抹亮色,如何修补苏明玉在原生家庭中所受伤害,也成为《都挺好》最终能否大团圆的关键所在。
彼此交织的多线程叙事,从原生家庭的痛楚与伤疤出发,探讨了重男轻女、养老、啃老等社会议题,把真实生活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超越婆媳与婚恋等传统套路,家庭剧需要拓宽题材边界
正如王磊卿在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所说,最适合以中小成本投入制作的家庭剧,是最受电视主流观众欢迎的剧种,家庭剧的回归,也因此再度成为电视台的刚需。王磊卿表示,家庭剧的情节设定和表现方式亟需换代升级,“婆婆媳妇小姑窝里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两室一厅、三个主角唠家常的话唠式剧情再也无法打动年轻观众”。
《都挺好》之所以能够成为口碑之作,正在于不撒狗血,直面血淋淋的社会现实问题。这部剧不再是婆媳剧——呈现传统婆媳关系从婆强媳弱、到多元化的婆媳关系,老生常谈的“婆媳战争”已经有了情节套路化和常规化的痼疾,很难吸引观众;它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都市感情剧——婚姻问题的核心是夫妻关系,出轨、小三等情感危机已经成为家庭伦理剧中陈旧的三俗设定,也与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引领背道而驰。
克制而理性的《都挺好》,用平民视角来展现生活琐事,并以此来引发观众思考,获取值得借鉴的生活哲学。没有用传统伦理进行说教的它,只负责描摹呈现而不进行价值判断,每个人物都有一言难尽的特质。可怜与可恨并存,亲情与怨恨同在,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伦理困境,让《都挺好》足堪回味,也足以为业内借鉴——家庭剧要想获得高分,真得跳出原有套路,拓宽题材边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