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概率”这个词并不陌生。它是反映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度量偶然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偶然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假如,100个人应聘,一个人被某个职位录取的概率是1%;预约30个人面试,通过复试的概率大约是10%。
《非对称思维》告诉我们,概率思维就像用大漏斗筛选,漏斗的入口足够大,出口足够小,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人选越多,进入下一轮的可选人才也就越多。
换个思维,为了保证备选人才的质量,那就不妨从第1关就卡紧。不在“矮子队里选将军”,也就是这个意思。
01 找准定位,才可能精准招聘
公司想招聘一批本科学历的人,要是HR去了专科院校做招聘,很明显就是方向不对了。
招聘前,首先要弄清楚老板想招什么样的人才,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哪里有这样的人,也就是内心先清楚“人才画像”。
不得不再次提到十几年前谷歌的101公路的招聘广告。为了招聘到全世界最牛逼的工程师,出了什么妙招呢?
有一天,硅谷的101公路旁的标志上印了一个数学题。刚好对这道数学题感兴趣且得出正确答案的人被指引到下一关,直到......遇见的是谷歌的offer。
这可是硅谷哎,公路两旁都是很多牛逼的科技公司,下班高峰期,还有海量的被堵在路上的IT程序员。
全球高智商的天才,就这么被谷歌精准找到了。
02一流的人才吸引一流的人才
每个公司每个岗位都少不招聘。招聘是常态事件,仔细观察,你的经理人招聘的下属是比自己更能干呢?还是不如自己?
招聘的时候,经理人有2个选择:找个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当助手。
一个比自己还牛的人来了,经理人将没有存在的价值,也该收拾收拾走人了。
两个不如自己的人来了,经理人稳稳的指挥安排,可能效率低一点,公司资源浪费一点。
换个思维,一个大牛,比面试官还厉害,视野更高,经验更丰富,要是问的专业领域见解听起来很弱,那大牛的内心也是不服的。在这里看不到成长空间,就没有太多兴趣。
一流的人才能招聘来一流的人才,二流人才只能招来三流人才。管理人不太可能吸引一流的人才。
谁去合适,公司里最厉害的那个人,推TA上台去分享,去吸引。
比如老板,就是做招聘很合适的人选。这也是对企业文化第一关的碰撞,感知和筛选,你若接受就投递简历,不接受就离开。
03用百里挑一这样的概率来保证优秀
《非对称思维》分享了一个案例,作者的裂变学院选择投资项目,是每月做一期海选,挑人挑项目,设置大概入选率,比如选100个报名,然后入围30个左右,然后这入围的30多个相互PK,最后留下最好的3个。这前3名,总有1个会乐意合作。
招聘也可以,如果一个岗位,候选人投递设定入选率为30%,基数大,经过复试,录用,选出来的人,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
“概率思维讲的是相对,不是绝对,不能每次都能成功,但只要不断进行选择,成功的概率也比失败的概率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