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兵在这间破房子里上学还没有一个月,就转到距离老校区不远,由四间土坯房组成、相对比较新的“大队部”。
网图侵删听爷爷讲,这两个大队部都是前几年吃大锅饭的时候建的。房子太小,人一多就不够用了,村民们集体出力盖起来现在这几间瓦房。
这几年没人管,有时候放牛放羊遇到下雨天,就把牛羊栓在里面,和人一起避雨。村里面要上学的娃娃多了,大人们就想着翻修一下,暂时当个学校用。
虽然从现在看来,这所新学校在当时是不能称其为“大队部”的,但是这么多年过去,大家依然没有改口。
时至今日,我的爷爷、奶奶和村里那些和他们同辈的老人,依然沿用“大队”这一称呼。总结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发生了许多“大事”,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涉及农业、土地等方方面面。
特别是到了1984年,根据党中央的决策,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地对原先“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为乡、镇体制,生产大队改革为村民自治委员会(简称为“村委会”),生产队则改革为村民小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