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忘年交,是一位清华学子的父亲,孩子很有出息,清华本硕,国外名校博士,然后回国,就业于某机构,博士找工作的时候,我的这位忘年交来看过我们,他说,儿子找到工作后和他说了一句话:爸爸,我的路越走越窄了!
在这个后高考的季节,昨天又有一位学生在咨询我报学校和专业的事情,早上看到朋友圈里有上图这样的喜讯,不禁心生感慨。
我不是羡慕嫉妒别人和别的家庭的辉煌腾达,我也曾经(包括现在)以理想和奋斗鼓励我所有的学生,然而,人到中年的我还是想谈谈我所接触到的局部的现实。
清华园我未曾进过,但我也是农村入城读大学的一员。我非常清晰的记得自己及其他农村大学生在高校的校园里,刚开始的寒酸和窘迫。
当然,年轻人成长是很快的,这种状况在外形上很快就会改善。那年,在车站我遇到一位刚刚入大学一学期的学生,他形象上的进步让我惊诧到不敢相认。然而,眼界与格局、生活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方式呢?这些方面的差距要多久才能弥合?要怎么弥合?
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件糗事:第一次大学同学聚会,吃自助餐,我把一整盆的菜端到了我们桌。难道不该是这样吗?我们村红白喜事的宴席都是如此啊……
进城读书七年、工作近十年,我感觉自己在软实力方面和周围同学、同事之间的依然有不小差距。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如针刺一般的提醒我:你是农村来的。作为入城的第一代,我的垦荒之旅按下不表,回到主题,那些祖祖辈辈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家庭如何能为孩子提供一线城市所需的社会、生活和人生经验?
大概所有的这些经验都要孩子自己去打拼获取,用磕碰和疼痛来积累。那位清华博士的父母把一辈子的积蓄给了孩子,加上亲家那边的大力支持,在北京买了一套并不宽敞的两居。这种地方支援中央的家庭已经是很幸福了!然而,更多的农村家庭恐怕是指望着孩子出息之后的反哺吧?要多少年之后孩子才能有这种反哺的能力呢?
人们并不思考和关注这些,就像王子与公主结婚是一切童话的共同结局,就像所有励志故事都在主人公成功之后戛然而止……王子和公主结婚以后,还有宫廷权力斗争;励志人物在成功之后还有守成与发展,甚至可能德不配位,锒铛入狱……
很早以前读过一篇短文,至今印象深刻:一位总统竞选成功了,记者赶到总统的家乡,采访他的母亲。记者说:您一定为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感到骄傲吧!总统母亲说:是的,我为我的大儿子感到骄傲!但是,我的二儿子也同样是我的骄傲!记者问:那您的二儿子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呢?总统母亲回答:他正在后院挖土豆呢!
我觉得这样的母亲真是一位懂教育、通透明白的母亲啊!她知道给孩子发展自己的自由,她不用一种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孩子,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价值,都应该被欣赏!
现实中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以励志为旗帜呼啸前行,却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单一;他们更多地把目光都聚焦在“明星”身上,忽略了身边普通劳动者微茫实在的光……道不远人,平常心是道,愿每一种人都能被照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