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 特性

作者: 张宇航_Ken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23:01 被阅读36次

    C++ 11引入了大量非常有用的特性,使代码更直观、安全、简洁、方便。
    此处列举的仅是一部分较常用的特性,完整的列表还需参考官方文档或者微软的文档:Support For C++11/14/17 Features (Modern C++)

    初始化列表 Initializer List

    所有STL容器都支持初始化列表,如下:

    std::vector<int> v = { 1, 2, 3 };
    std::list<int> l = { 1, 2, 3 };
    std::set<int> s = { 1, 2, 3 };
    std::map<int, std::string> m = { {1, "a"}, {2, "b"} };
    

    在自定义class上支持初始化列表

    #include <initializer_list>
    
    class A {
    public:
        B(const std::initializer_list<int>& items)
            : m_items(items)
        {}
    
    private:
        std::vector<int> m_items;
    };
    
    A a1 = { 1, 2, 3 };
    // 或者
    A a2{ 1, 2, 3 };
    

    统一的初始化方法 Uniform Initialization

    可以统一使用大括号{}进行初始化。对构造函数的选择的优先级如下:

    class A {
    public:
        // first choice
        A(const std::initializer_list<int>& v) : age(*v.begin())
        {}
    
        // second choice
        A(int age) : age(age)
        {}
    
        // third choice
        int age;
    };
    
    A a{ 5 };
    

    上面的调用会选择带初始化列表的构造函数。

    class A {
    public:
        A() {}
    
        int age;
    };
    
    A a{ 5 };
    

    这个代码会编译出错。因为存在构造函数,但函数签名又不匹配。换言之,只要存在自定义的构造函数,就要求至少有一个构造函数的参数列表与大括号中的参数完全匹配,才能使用这种方式初始化。

    类型推导 Auto Type

    过去的这种冗长的类型声明

    std::map<int, std::string>::const_iterator itr = m.find(1);
    

    现在可以写成这样了

    auto itr = m.find(1);
    

    编译器会自动推导出正确的类型。字面量也可以:

    auto i = 1;          // int
    auto d = 1.1;        // double
    auto s = "hi";       // const char*
    auto a = { 1, 2 };   // std:: initializer_list<int>
    

    如果是用Visual Studio,把鼠标悬停在变量名上方,可以看到推导后的类型名称。类型推导对于泛型编程非常方便,比如:

    template<typename T, typename K>
    auto add(T a, K b) {
        return a + b;
    }
    
    auto a = add(1, 2);     // int add(int, int)
    auto b = add(1, 2.2);   // double add(int, double)
    

    留意第二个调用,返回值被正确地推断为double类型。

    遍历 foreach

    以前遍历vector一般是这么写的

    for (std::vector<int>::const_iterator itr = v.begin(); itr != v.end(); ++itr) {
        std::cout << *itr << std::endl;
    }
    

    这样写有两个缺点:

    1. 迭代器声明很冗长 (用auto可以部分解决)
    2. 循环内部必须对迭代器解引用(主要是难看)

    可以使用的新的遍历方式:

    for (int i : v) {
        std::cout << i << std::endl;
    }
    

    代码立马简洁了许多。但是要注意,这里每次循环,会对i进行一次拷贝。此处i是一个int值,拷贝不会造成问题,但是如果是一个class,我们就更希望用引用的方式进行遍历,一般写成:

    std::vector<string> v = { "a", "b" };
    
    for (auto& s : v) {
        std::cout << s << std::endl;
    }
    

    auto&即可以变成引用方式遍历,甚至还能在循环中改变它的值。也可以使用const auto&,只是一般没有必要。

    空指针 nullptr

    以往我们使用NULL表示空指针。它实际上是个为0的int值。下面的代码会产生岐义:

    void f(int i) {} // chose this one
    void f(const char* s) {}
    
    f(NULL);
    

    为此C++ 11新增类型nullptr_t,它只有一个值nullptr。上面的调用代码可以写成:

    void f(int i) {}
    void f(const char* s) {} // chose this one
    
    f(nullptr);
    

    强类型枚举 enum class

    原来的enum有两个缺点:

    1. 容易命名冲突
    2. 类型不严格

    如下代码:

    enum Direction {
        Left, Right
    };
    
    enum Answer {
        Right, Wrong
    };
    

    此代码编译报错:Right重定义。这里使用了单个单词作为名称,很容易出现冲突。所以我们一般加个前缀,变成:

    enum Direction {
        Direction_Left, Direction_Right
    };
    
    enum Answer {
        Answer_Right, Answer_Wrong
    };
    

    这样写很难看,而且如果这两个枚举是分别从两个第三方库引入的,那就无法自己改名字了。而且改成这样依然有个问题:

    auto a = Direction_Left;
    auto b = Answer_Right;
    
    if (a == b)
        std::cout << "a == b" << std::endl;
    else
        std::cout << "a != b" << std::endl;
    

    这个代码将输出a == b,因为这两上值都为0。然而允许两个不同类型的值作比较,就是不合理的,容易隐藏一些bug。

    C++ 11引入了enum class

    enum class Direction {
        Left, Right
    };
    
    enum class Answer {
        Right, Wrong
    };
    
    auto a = Direction::Left;
    auto b = Answer::Right;
    
    if (a == b)
        std::cout << "a == b" << std::endl;
    else
        std::cout << "a != b" << std::endl;
    
    • 引用时必须加上枚举名称(Direction_Left变成Direction::Left),似乎写法上差不多,但是这样类型更加严格。下面的a == b编译将会报错,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类型。
    • 枚举值不再是全局的,而是限定在当前枚举类型的域内。所以使用单个单词作为值的名称也不会出现冲突。

    静态断言 static assert

    static_assert可在编译时作判断。

    static_assert( size_of(int) == 4 );
    

    构造函数的相互调用 delegating constructor

    同一个class的多个构造函数的内部实现通常非常相似,比如:

    class A {
    public:
        A(int x, int y, const std::string& name) : x(x), y(y), name(name) {
            if (x < 0 || y < 0)
                throw std::runtime_error("invalid coordination");
            // other stuff
        }
    
        A(int x, int y) : x(x), y(y), name("A") {
            if (x < 0 || y < 0)
                throw std::runtime_error("invalid coordination");
            // other stuff
        }
    
        A() : x(0), y(0), name("A") {
            // other stuff
        }
    
    private:
        int x;
        int y;
        std::string name;
    };
    

    为了避免重复代码,通常会把共同的代码挪到一个init成员函数里:

    class A {
    public:
        A(int x, int y, const std::string& name) {
            init(x, y, name);
        }
    
        A(int x, int y) {
            init(x, y, "A");
        }
    
        A() {
            init(0, 0, "A");
        }
    
    private:
        void init(int x, int y, const std::string& name) {
            if (x < 0 || y < 0)
                throw std::runtime_error("invalid coordination");
            this->x = x;
            this->y = y;
    
            if (name.empty())
                throw std::runtime_error("empty name");
            this->name = name;
    
            // other stuff
        }
    
    private:
        int x;
        int y;
        std::string name;
    };
    

    这样写有三个问题:

    1. 二次赋值。执行到init函数时,数据成员实际已经初始化了。比如name成员,此时已经初始化为一个空字符串了。这里实际上是又调用了一次“=”操作符。对于初始化成本比较高的类型,这样做就有可能影响性能了。
    2. 只能调用成员的无参构造函数。只有构造函数的初始化列表才能调用成员的带参数构造函数。
    3. 无法保证init只被调用一次。有些初始化步骤必须保证只被执行一次,这一点只有构造函数可以保证。

    C++ 11允许构造函数之间相互调用了:

    class A {
    public:
        A(int x, int y, const std::string& name) : x(x), y(y), name(name) {
            if (x < 0 || y < 0)
                throw std::runtime_error("invalid coordination");
            if (name.empty())
                throw std::runtime_error("empty name");
            // other stuff
        }
    
        A(int x, int y) : A(x, y, "A")
        {}
    
        A() : A(0, 0)
        {}
    
    private:
        int x;
        int y;
        std::string name;
    };
    

    除了优雅地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外,代码也简洁了许多,连name成员的默认值"A"也只需要写一次。

    禁止重写 final

    • 禁止虚函数被重写
    class A {
    public:
        virtual void f1() final {}
    };
    
    class B : public A {
        virtual void f1() {}
    };
    

    此代码编译报错,提示不能重写f1。虽然f1是虚函数,但是因为有final关键字,保证它不会被重写。你可能会说,那不声明virtual不就完了。但是如果A本身也有基类,f1是继承下来的,那virtual就是隐含的了。

    • 禁止类被继承
    class A final {
    };
    
    class B : public A {
    };
    

    此代码编译报错,提示不能继承A

    显式声明重写 override

    class A {
    public:
        virtual void f1() const {}
    };
    
    class B : public A {
        virtual void f1() {}
    };
    

    上面的代码在重写函数f1时不小心漏了const,但是编译器不会报错。因为它不知道你是要重写f1,而认为你是定义了一个新的函数。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基类的函数签名变化时,子类如果没有全部统一改过来,编译器也不能发现问题。
    C++ 11引入了override声明,使重写更安全。

    class B : public A {
        virtual void f1() override {}
    };
    

    此时编译报错,提示找不到重写的函数。

    定义成员初始值

    当我们为一个class增加成员变量时,要注意在所有构造函数中都对它进行初始化(除非这个成员的默认构造函数就满足我们的要求)。虽然C++ 11允许构造函数相互调用,但至少该成员变量的声明和初始化是分开写的,导致后者经常被遗忘。现在C++ 11可以在声明成员变量的时直接赋初始值。

    class A {
    public:
        int m = 1;
    };
    

    这个初始化的动作会在所有构造函数之前执行,可以理解为这些初始值会被自动放到初始化列表。如果初始化列表也有个初始化,则选用初始化列表的值。

    class A {
    public:
        A() : m(2)
        {}
    
        int m = 1; // 这个1被忽略
    };
    

    那实际上m会不会是先被初始化为1,再被改为2呢(二次赋值)?我们用一个自定义的类作为成员变量:

    class M {
    public:
        M(int i) : i(i) {
            std::cout << "M(" << i << ")" << std::endl;
        }
    
        M(const M& other) : i(other.i) {
            std::cout << "copy M(" << i << ")" << std::endl;
        }
    
        M& operator = (const M& other) {
            i = other.i;
            std::cout << "= M(" << i << ")" << std::endl;
            return *this;
        }
    
    private:
        int i;
    };
    
    class A {
    public:
        A() : m(1)
        {}
    
    private:
        M m = M(2);
    };
    
    A a;
    

    我们为M实现了三件套(构造函数,复制构造函数,赋值操作符),并打印出信息,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运行结果:

    M(1)

    说明下面的M(2)直接被忽略了。

    默认构造函数 default

    当一个class有自定义构造函数时,编译器就不会自动生成一个无参构造函数。现在可以通过default关键字强制要求生成这个构造函数。

    class A {
    public:
        A(int i) {}
        A() = default;
    };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写成

        A() {}
    

    但用default意图更加明确,编译器也可以相应地做优化。

    删除构造函数 delete

    以往,当我们需要隐藏构造函数时,可以把它声明为private成员

    class A {
    private:
        A();
    };
    

    现在可以使用delete关键字

    class A {
    public:
        A() = delete;
    };
    

    常量表达式 constexpr

    int size() { return 3; }
    int a[size()];
    

    上面的代码编译失败,因为静态数组的大小必须在编译期确定。改成:

    constexpr int size() { return 3; }
    int a[size()];
    

    加上了constexpr,函数size变成在编译期计算,返回值被看成一个常量。

    字符串字面量

    const char* a = "string a";
    const char* b = u8"string b";       // UTF-8
    const char16_t* c = u"string c";    // UTF-16
    const char32_t* d = U"string d";    // UTF-32
    const char* e = R"(string e1 "\\
        stirng e2)";                    // raw string
    
    std::cout << a << std::endl;
    std::cout << b << std::endl;
    std::cout << c << std::endl;
    std::cout << d << std::endl;
    std::cout << e << std::endl;
    

    输出结果:


    第1、2行没问题;第3、4行实际是打印出了内存地址,因为std::cout不支持这两种类型。
    第5种比较有意思,它是忽略了转义符的字符串。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
    • 它的格式是R"(...)",中间的...是内容。
    • 内容可以出现"符号而不会截断字符串。
    • 转义符\被当成一个字符
    • 换行也被当成字符串的内容(如果要忽略换行符,则在换行前使用\连接符)。
    • 缩进也被当成内容。

    利用这个特性,这样的代码:

    auto xml = "<root>\n"
        "\t<item value=\"1\">\n"
        "\t<item value=\"2\">\n"
        "</root>";
    

    就可以直接写成:

    auto xml = R"(<root>
        <item value="1">
        <item value="2">
    </root>)";
    

    不足之处就是会破坏代码的缩进,因为缩进也被看成是字符串的内容。

    Lambda函数

    这是个非常强大的重量级功能。简单地讲,就是可以用它定义一个临时的函数对象,它像其它对象一样可以传递和保存。更为强大的是,它甚至可以访问当前函数的上下文。

    特性

    1. 调用
    auto add = [](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std::cout << add(1, 2) << std::endl;
    
    • =后面的部分就是Lambda函数。先忽略前面的[]()里面的是参数列表,{}里面的是实现。跟普通的函数基本一样。
    • 这里没有声明返回值类型,编译器会根据return语句推导。如果有多个return语句,而且类型不一样,则会报错。
    • 使用方式与普通函数一样。
    1. 传递
    template<typename filter_func>
    void print(const std::vector<int>& v, filter_func filter) {
        for (auto i : v) {
            if (filter(i))
                std::cout << i << std::endl;
        }
    }
    
    bool isGreaterThanTen(int i) {
        return i > 10;
    }
    
    class GreaterThanTenFilter {
    public:
        bool operator()(int i) {
            return i > 10;
        }
    };
    
    std::vector<int> v = { 5, 10, 15, 20 };
    print(v, isGreaterThanTen);         // 输出 15 20
    print(v, GreaterThanTenFilter());   // 输出 15 20
    

    以上代码分别使用了函数指针和函数对象来指定过滤条件。这两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 代码冗余。需要单独定义一个函数或class才能实现。
    • filter_func的类型不明确。此处filter_func是一个参数为一个int,返回值为bool型的函数。但是这一点无法从函数声明看出来。并且函数对象使用()操作符语义也不明确。
    • print函数必须使用模板。虽然print内部并没有使用泛型的必要,但是考虑到兼容函数指针和函数对象的用法,也只能使用模板实现。
    • 不灵活。如果这个10是一个运行时才确定的数字n,就需要修改函数对象才能实现。(函数指针无法实现)

    使用Lambda

    #include <functional>
    
    void print(const std::vector<int>& data, std::function<bool(int)> filter) {
        for (auto i : data) {
            if (filter(i))
                std::cout << i << std::endl;
        }
     }
    
    std::vector<int> v = { 5, 10, 15, 20 };
    print(v, [](int i) { return i > 10; });     // 输出 15 20
    

    解决了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 代码简洁。无需另外定义函数或class即可实现。整体代码缩小了不少。
    • 类型明确。新增的std::function是一个通用的函数对象,可以使用Lambda初始化。最大的优点是参数和返回值都是明确的,可以从声明看出来。
    • 无须使用模板。
    • 更灵活。这一点接下来讲。
    1. 可以访问当前函数的上下文
      上面的例子如果把硬编码的10改成变量n,只需要改调用的地方:
    int n = 10;
    print(v, [=](int i) { return i > n; });
    

    可以看到前面的[]改成了[=],这表示Lambda使用值传递的方式捕获外部变量。
    []表示捕获列表,用来描述Lambda访问外部变量的方式。如下:

    捕获列表 作用
    [a] a为值传递
    [a, &b] a为值传递,b为引用传递
    [&] 所有变量都用引用传递。当前对象(即this指针)也用引用传递。
    [=] 所有变量都用值传递。当前对象用引用传递。

    注意事项

    • 捕获时机
    int i = 1;
    auto f = [=]() { std::cout << i << std::endl; };
    i = 2;
    f(); // 输出 1
    

    可以看出,在定义Lambda的地方就已经捕获到i的值。后面修改i也不影响f的输出。
    如果把[=]改成[&],则会输出2。因为Lambda实际上只捕获到i的引用。

    • 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
    std::function<void()> GetLambda() {
        int i = 1;
        return [&]() { std::cout << i << std::endl; };
    }
    
    auto f = GetLambda();
    f(); // 输出 -858993460 之类的乱码
    

    使用引用的方式访问局部变量时,要注意Lambda的生命周期不能超过该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

    内部实现

    (待续……)

    参考资料:
    Learn C++ 11 in 20 Minutes - Part I
    Learn C++ 11 in 20 Minutes - Part II
    Support For C++11/14/17 Features (Modern C++)
    Lambda 表达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11 特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ga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