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评论中,有种论调尤其显眼:江歌死于善良,刘鑫存于无耻,所以我们为求自保只好掐灭自身的善良!这种想法本能,却也因噎废食。其实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从道德层面对刘鑫赶尽杀绝,竖立反面典型,让随后的无耻望而生畏!
说善良不能不上到社会善意层面。善良是社会善意的个体体现,而社会善意是人类经过无数的博弈失败史中总结出的破解之法。囚徒困境不容易破,人们互不信任的结果只有双输。所以人们宣传善意,降低信任成本,增加共赢概率。
为什么大家这次对刘鑫全家如此不可忍?就是因为她家极大地消耗了社会善意(培养出的江歌)之后,还进一步地显露这种高消耗带来的收益(看看刘鑫在国内过年时一副摆脱困境的得意嘴脸)——全社会都下意识感到,已经非常稀薄的社会善意完全经不起这种高消耗。社会善意的积累需要无数个体的自我牺牲,本就积累不易,而另一方面,刘鑫式的消耗几乎是毁灭性的,而且刘鑫全家事后无任何反哺之意--如同沙漠里全部落的人艰难地省了一桶水准备应急,结果被条狗溜进去洗个澡还拉了泡屎…
从理性角度来说,大家都是社会善意的贡献者和享受者,对这种法制外的高消耗行为进行口诛笔伐,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是一种对非道德行为的强大震慑,否则不用长此以往,只要有这一例,全社会的互助底线就会受到如南京彭宇案一般的打击。至于方法,人和狗是讲不了道理的,只能搞条件反射——痛打一顿,还记不住就打断狗腿,再犯就吃狗肉!
围观是种力量,是再建社会互助隐型契约的前奏。想像一下,如果全社会尤其是刘鑫家人的亲朋好友、社会关系甚至各种商品提供者,都因她家对社会互助的毁约而拒绝再提供任何帮助的话,让她们全家无钱可借、无物可买、无人可问、无警可报,切实体会下江歌临死前的无助,她们家人有可能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进一步说,一个走投无路的刘鑫更有象征和教育意义。看到这样的下场,破坏社会契约的人会觉得自己毁约成本高企,更不容易拉下一个江歌挡刀!有道德追索的案例,无疑会大大提振社会正能量,让我们的孩子们真正看到善良无罪、恶有恶报!
不要让我们自己沦落到遇险无人可以呼救的惨景,就从追索刘鑫开始。
因为我们大家心知肚明,事实上我们除了网络暴力,已无法纠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