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威尔杜兰特集毕生之功力写的一本书,《谈教育》是其中的一个章节。本书写于70年代,当时老爷子已经90岁高龄了。这本书应该是他六十余年研究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的结晶,当属“颠峰之作”;书里充满智慧精华和经过深思熟虑的结论,文笔极其优美,“简洁、公平、完美地回答了所有重要问题”。他在前言中简要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并对生命之“神秘”致以最高的敬意:生命是由一条看不见源头淌出的河,奥妙无穷。“由从多彩色玻璃组成的穹顶,想来太复杂,说来太浅显”。
《谈教育》是倒数第二章节,从斯宾塞的“什么样的知识最具价值”开题,引申出“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具价值?”的核心问题。结论很精彩,论证的过程同样精彩,这里摘录主要的观点,值得我们反思(作者关于女性的观点带有上个世纪的偏见)。
一、教育的3个目标:通过健康、性格、智慧和科技控制生活;通过友谊、自然、文学和艺术来享受生活;通过历史、科学、宗教和哲学来理解生活。
二、教育包含2个过程:一是向成长中的个体传递代代积累的丰富遗产,包括知识、技艺、道德和艺术;二是个体发展其自身能力并丰富其生活,使生活日臻完善的过程。
三、从生物学上来说,道德根植于家庭之中。孩子是礼物,是我们为继承到文明遗产而给予人类的报答。我会坚定不移的反复孝敬是道德的基石这一概念:一个好儿子会成为一个好兄弟、好父亲、好邻居和好公民;
四、我向来不会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者,而在于塑造人类。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基本技能就是:自制能力。“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从长远角度来说,个体只有两个选择,有效的自制或真正的服从。
五、如何培养智慧?苏格拉底说智慧是唯一真正的美德。作者认为“智慧不能在学校里传授,却可以通过经历和行动来获得”(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高度契合)教育无法在学校里完成;学校只能提供给我们工具和计划,让我们去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从而控制、授受和理解生活。
六、对于任何女人来说,只会一种语言就够了,可一个好母亲比得上一千个博士。(一半认同)
七、自然:除了周围的人,我们快乐和痛苦的最大来源就是大自然。“我希望我们的子孙能够在承认大自然之美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的恐怖,接受奋斗、痛苦、危险和死亡这些自然现象;保持一颗敏感的心,让美丽和庄严的大地和天空感动我们的灵魂”。不仅热爱大自然的姹紫嫣红,还要热爱自然界中神秘的迷雾和成熟后的衰退。(作为九十多岁的老人,在书中回顾并坦然表达自己年青时对于自然科学的漠视是‘错误’的;这种坦诚和勇气令人钦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