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流畅的电影,内核是关于种族歧视和勇气与友情。
最后一点让我反思自己的一个偏见:当我提到同性恋群体时,总会下意识的偏见于他们和他们同性朋友之间的关系。
我的点在于,一个同性恋者,他会有同性朋友吗?
我之前的观点是模糊或者说更偏向于:同性恋群体,他们只有异性的朋友,而所有所谓的同性朋友都只是潜在的恋人。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说,我其实认为,异性恋群体中,所有的异性都只是潜在的恋人?
又回到了这个常见的问题:男女之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
如果范围扩大到整个性取向群体,即:存在性吸引的两个群体之间,存不存在纯粹的友谊?
而关于这一点,我的观点是,存在。
既然如此,我最开始提到的偏见,即得证为偏见。
在这里,我不讨论自己对于纯洁的友谊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因为我的观点可能和主流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于此,我认为可以保留观点。
当然这部电影给我的思考不止于此。
关于种族歧视。
我想说的并不是种族歧视,因为我没有体会过,对着画临摹,再像也会缺少一丝精气。
我想说的是歧视,更准确的一点,地域歧视,再准确一点,关于安徽人在江苏的地域歧视,谨从我自己经历出发,如果能起到窥斑见豹的效用,不胜荣幸。
我来自安徽省,如果我要参加地域歧视战,我给自己的标签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白完省前破落省会安庆下属一心向合肥的反骨仔小县城桐城所辖重污染村镇范岗镇的一个大专学渣。
那么我经历过什么地域歧视呢?
“你们安徽是不是都很穷啊?”
“你们安徽人的高考好简单啊,我要是在安徽,肯定不会上一个大专了。”
“你们安徽人就是素质低。”
“你们安徽人真好,还有田可以种,我们找不到工作都不知道能干嘛。”
“你可真不像安徽人。”
我不是来反驳地域歧视的,只是来陈述这一现象,以及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Tag,标签,为什么要给别人贴标签,因为这是最节约的判断方式,一个标签能代表一群人,一堆标签可以迅速的把一个人刻画成一个立体的形象,从各个标签去得出这个人在这一方面的得分,在很多时候,是一个高效的方式。
但是高效并不代表准确,把人按照某一个属性划分,以期能迅速总结出结论,是不负责任及懒惰的行为。
表现为属相,星座,八字。
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12个属相,星座就能把人分析的清清楚楚。
但是人都是懒惰以及盲目自信的,所有人的勤奋都只是为了日后的懒惰,其实没人有兴趣与耐性去了解另一个与自己没有多少利害关系的人,既然如此,用一下已知的标签,有什么不好的呢?
有。
会造成严重的误判。
中国历史有过时期不录江南的举人,后来这个世界怎么样了大家也都知道了。
世事是在不断流动的,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和什么人产生利害关系,这个时候,标签,歧视,偏见,会带来其本就有的损失。
拒绝歧视仅仅是为了被歧视者的利益吗?
就像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异性恋群体要去帮助同性恋群体争取权益,白色人种要帮有色人种争取权益,统治阶级为什么要帮被统治阶级争取利益?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成为弱势群体,成为被牺牲的一方。
正如好莱坞的一人即世界,为什么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一个世界?为什么东方思维是为了大家牺牲小家?
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永远是大多数,而西方会想,如果我不是呢?
如果你不是呢?
另外一个原因,就有点不那么动听,是为了安抚那些利益受损者,至少让他们相信,既得利益者是愧疚的。
尽管他们是否愧疚,没人知道,知道的人也不会说。
但是我不会说不要歧视,要不要歧视,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歧视也可以换个更好听的词,叫做因材施教。
反正人有一张嘴,怎么说随自己。
绿皮书是没了,但是人还在。
2019.3.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