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爸爸,你都去了哪里?

爸爸,你都去了哪里?

作者: 精进的许叔叔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22:24 被阅读0次

刚开始做艺术培训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是赚钱。

现在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赚钱的时候,能不能还做一点什么不一样的?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多数在周六日送孩子上兴趣班的,按照数量来排序是,妈妈,奶奶,爷爷,最后才是爸爸。我也很好奇的问过小朋友,爸爸去哪里了呢?

恩,之前网络上很火的一个词,叫“丧偶式育儿”,在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

来自百度百科

这个词出现以后,我就不断的听到各种新闻,身边各种妈妈们,都在高频次的抱怨和诉苦。

我朋友圈有一个小学老师,她在朋友圈里问说,“中国孩子的父亲都在忙什么呢?一班五十左右的孩子,开家长会的父亲不过寥寥一巴掌的数。”下面好多都是妈妈们的控诉和抱怨。

还有下面一个朋友圈的场景,也是屡见不鲜。

朋友圈的图

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妈妈们痛诉孤立无援的育儿生活,除了家庭经济上的支持,似乎“父亲”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这究竟是父亲们对育儿的工作不感兴趣?不负责任?还是爸爸们集体变懒的魔咒?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就是想搞清楚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

父亲角色的本质即是一种存在家庭中的关系,时代在变化,家庭在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变化,家庭中的关系也在变化,这都是在我们成为“键盘侠”开始批判前,抛开情绪,重新理解当下的“父亲”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老祖宗们,如何理解的。

“教育”这两个字最早可以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找到。甲骨文中的“育”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上方代表的是正在用乳汁哺乳婴儿的母亲,右下方就是在襁褓中的孩子。

左右结合起来,示意的是母亲抱着襁褓里的孩子,正在给孩子哺乳。也就是说,在古人的眼中,母亲的职责是给孩子提供食物和爱的依恋,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甲骨文的“教”

教育的教,比较复杂一点,由三部分组成。

字的左下方代表的是一个离开襁褓,已经可以四处奔跑的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左上方代表的是学习材料,而右边是一个拿着棍棒的手。左右结合起来,示意就是:一个拿着棍棒的手正在教孩子学习知识。

更有意思的是,在甲骨文中,这个拿着棍棒的手同时也是“父亲” 的“父”字。也就是说,是父亲拿着棍棒在教孩子学习知识

甲骨文中的“教”

所以,在东方的传统智慧中,教育是父亲和母亲都要承担的工作,但是他们的分工有所不同。

母亲的主要职责是“育”,给孩子,特别是在襁褓中的婴儿,提供食物和爱的依恋,让孩子能够心智健全和身体健康。而父亲则需要教会孩子各种知识和技能,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对部落或者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变革将传统付清的智能和地位逐一消解了。孩子的教育更多的交给了学校和老师,父亲不在能够为孩子们提供职业和社会经验。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联系被世界的飞速进步碾碎,现在很多诞生的新职业,是上一辈人根本未曾听说过的。于此同时,女性开始争取性别平权,把自己从母亲身份中部分的解脱出来,进入社会生活。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意味父亲这个角色,必须在自己的家庭中重新定位。

目光回到家庭当中,当一个孩子降生,丈夫和妻子都在经历一场身份认同的巨大冲击。中国女性承受着巨大 的性别压力,他们极为需要得到丈夫的理解付支持,一旦丈夫无法看到这种需求,并给与积极的回应,很快就会出现常见的家庭模型: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那究竟一个好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没有参考资料可以给做父亲的我们呢?

2006年,美国卫生部组织编写了一本小册子《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出,父亲应该具有的7大功能。(1)和孩子的母亲培养积极的关系;(2)花时间陪伴孩子;(3)养育孩子;(4)恰当的规训孩子;(5)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6)保护和供养;(7)成为孩子的模仿和榜样。

其实,有了这些资料,做一个父亲还是不容易。为什么呢?

一、心理上接受新的角色认知,需要时间。

心理学理论认为,为了实现直立行走,人类的骨盆变小,胎儿在母亲体内孕育的时间缩短,人类都是事实上的“早产儿”,需要经过漫长的婴儿期。在孩子的生命之处,他们依然需要收到子宫般的呵护。但是,对于父亲而言,孩子出生前一年的时间,他只负责提供精子,与孩子缺少生物学上的羁绊,也不存在应承担的生物学上的责任。对孩子来说,父亲不可获取的状态在受精卵形成后就基本结束了。

美国特拉华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教室鲍勃·帕尔科维茨认为,男性可在生理层面上转变为父亲,但是并不容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适应父亲的角色。做一个父亲的样子和责任,都与做一个丈夫不同,需要另一种承诺。这种转变讲影响男性在每一天生活中的选择、行为和事情的优先顺序。男性需要慢慢的成长,才能逐渐扮演好父亲的角色。

一位曾经过给许多出现问题的家庭做治疗的心理咨询师说,他也有同样的困扰。对他来说,最困扰的一点,是他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足够好,是不是已经从一个儿子成为了一个父亲。“当你是一个儿子的时候,可以认同自己就是一个有缺陷,不够完善的,还在成长中的人。但父亲这个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我需要去承认一点:我已经长成了,不能有缺陷了。”

还有一位父亲也具有普遍代表性,他的工作很普通,收入不足以独自承担家庭的花销和孩子的额外

教育费用,所以妻子和岳母是照料孩子的主力。他从小是在祖辈身边长大的,和自己父亲关系并不亲密,他朦胧地意识到,自己应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种重要角色,但具体到日常,他并不擅长于孩子相处。他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来说,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当然,在他的妻子和岳母看来,这种可有可无正是他不作为的结果。

二、·大部分行为上,得不到应有的正面积极回应

在我观察很多家庭中,都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爸爸们并不想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缺失,可是往往是因为祖父母参与过多,父亲没有了他的空间,甚至没有了参与的必要。

有一种常见的家庭结构就是“母亲——孩子”形成一种不允许第三者插入的过度紧密关系。母亲和孩子表面上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在思想情感上已经完全容不下父亲的介入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母亲对于丈夫的养育行为有很多的批评,不能忍受孩子在被父亲教养时的一点不舒服,于是她会干预父亲和孩子的互动,甚至会剥夺父亲履行职责的空间。父亲自然而然就在这段关系里面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在大部分行为上,不仅没有得到正面的积极回应,甚至还有了谩骂。

其实作为母亲来说,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也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但是父亲没有看到母亲在学习摸索的过程,所以他们不会对母亲有所批评,但是每当父亲来介入时,往往母亲都在身边,一旦父亲做的不好的时候,母亲就看见了,就会对他很多的批评。

三、好父亲的标准是什么呢?

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并不取决于他的个人意愿,也是家庭结构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对于新一代父亲而言,他们往往需要打破自身成长环境造成的局限,在反思和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优秀父亲。那现在标准下,优秀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认为有以下三点:

(1)一个最基本的好父亲必须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公民、好邻居、好员工。也许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但是当孩子说起他父亲的时候,他们不会为自己的父亲感到羞愧。在他父亲所在的工作领域,在他父亲所接触的人群中,大家提前他父亲的时候,能够竖起大拇指——他父亲是努力的,是上进的。

(2)及时父亲对孩子养育的介入时有限的,可是能并不能具体到怎么去教孩子拿筷子,但是必须关注孩子的价值观,敢于明确的表达是非。我也遇到过这样的父亲,他们确实是好人,在单位里很优秀,但他们回家面对孩子的时候,只有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去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在他们前面没有是非概念。父亲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这意味着父亲有让孩子成为合法公民的使命和义务。不能因为怕孩子不喜欢,对自己生气就去讨好他。这样的话,是担当不起父亲这个角色和称谓的。

父亲需要花一些时间,通过一些陪伴们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男性的榜样。女孩子因父亲而知道,男孩子应该是这样的,比如能够照顾女性等等;男孩子因父亲而知道,处理事情的方法,比如怎么发起活动,怎么去和威胁自己的人抗争,真正的胆小怯懦不是流眼泪、吓哆嗦、尿裤子,而是在流眼泪、吓哆嗦、尿裤子之后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了。父亲给孩子的价值观,一定是要身体力行的。

(3)一个好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不是通过冷冰冰的训练达成的,父亲和孩子之间要有积极取向的、建设性的情歌互动。这需要父亲有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对于大多是父亲来说,需要不断的在跟孩子的相处的过程当中来训练和练习。

希望,每一个父亲都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能够不断的学习和练习。

愿,天下的父亲都能够成为足够好的父亲。愿我也是。

相关文章

  • 爸爸,你又去了哪里

    好开心, 昨晚梦到了爸爸,第一次这么久的和爸爸在一起,我们聊了许多,我们也做了许多事情,我们一起开玩笑,我在他怀里...

  • 爸爸,你都去了哪里?

    刚开始做艺术培训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是赚钱。 现在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赚钱的时候,能不能还做一点什么不一样的?然...

  • 她说 | 日常过家家

    2022.5.5 她说:你问爸爸去哪里了? 我说:爸爸去哪里了? 她说:爸爸去上班去了,宝贝,然后就近拿一个身边的...

  • 你挣得钱都跑去了哪里?

    花钱的模式决定了你的未来 1、假设我们村我有一发小叫小强借给村委会10000块钱,村委会说给他10%的利息,一年后...

  • 你的时间都哪里去了?

    今天早晨为了打好一个领带,花费将45分钟。原计划学习期货半小时的时间就这样没了。时间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稍不留意就跑...

  • ?

    家长团的爸爸,去了哪里?

  • 你去了哪里

    杨: -1-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寝室里空无一人,你独自坐着,空气无声地流淌、时间变得冗长而多余,你想说点什...

  • 你去了哪里

    怀念英勇救下学生的李芳老师! 第一次创作歌曲。 《你去了哪里》 词:L 赵 曲:L 赵 一场雨朦朦,一阵泥土香,伞...

  • 你去了哪里?

    七月的风 它带着冬天的寒意 七月的你 带着十二月的雾若即若离 触得到的你 触不到的温度和 跳动的心 看得到的你是触...

  • 你去了哪里

    一步一步,我们走得好辛苦。你说这是我们自己选的路。一次一次摔倒在旅途,还好有彼此的搀扶。一天一天,我们快接近幸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爸爸,你都去了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mj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