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曾经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情谊,有时甚至比骨肉更亲近,因为骨肉是天生来的,是血缘的关系,而不在于个人精神,思想上没有一种自我的选择。而师生的情谊,则是他们的理想和志意的一种传承。”
我深以为然,并一直徜徉在深厚的师生情谊的海洋中,起起伏伏,却又甘之如饴。你的观点在某一刻生根发芽,你的某一个微笑在某个角落刹那开花,你的某一个批评换来的是惭愧的低头与奋起的直追,你专业的追求在某些孩子那里得到了深远的传承,你忽然觉得有一种情感与利益无关,与真挚相连,我以我真换赤诚,那些曾经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当然,也有你无力改变的现状,也有难以捂热的心窝,但是更多的是付出是回应是双向奔赴的幸福。有人问,怎样以最短的时间走进学生的心中?
不用急,只用真,真诚的对待、真实的性情、真正的专业,不用想你何时走进学生的心中,你已然在学生的心中。
真诚地对待、真挚地回应每一个学生。每年新接班,新认识的同学,我都把这理解成一种师徒缘分,有人情深缘浅,有人缘深情浅,不如珍惜当下,接纳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这是师生情的与众不同之处。师生情不能选择不能功利,只能以真换来学生的信任与喜爱。我们需要快速地记着学生的名字,了解他们的性情,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成长。孩子们最真,所以他们能快速地感应到真诚,并予以回应,产生共鸣。
以真实的性情面对新时代的孩子们。时代在发展,虽说师道尊严,但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更真实更稳定更容易走进彼此的内心。不用端着的轻松,真实性情的展露,喜怒哀乐的共情,反而更容易培养知感情懂感情的“真人”。师徒之间的相处,既有师为师、徒为徒的界限不能跨越,亦有师道传承知音相和的共鸣,幸福就在我竭尽全力助你成长,你感念于心不忘师恩的回应中。
真正的专业才能换来长久的尊重。师徒情谊千万种,最终都会归结到这位老师是否有足够的专业让他们信服让他们尊重让他们获得真正的成长。所以,每一节课,我都满怀敬畏,我怕我备的课不够深刻,讲的课不够浅显,我看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情与回应,我关注他们每个人的课堂收获与输出,我上得辛苦也上得酣畅,我上得遗憾也上得圆满,我努力学习,从不敢停下追求专业卓越的步伐,而在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专业追求中,我反而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师徒共成长,那才是教育最美好的画面。
别问,你走进学生的内心了吗?问一问,学生走进你的心中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