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元学习之思维与认知

元学习之思维与认知

作者: 知识管理某李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14:38 被阅读0次

    如果说元学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那么知识管理是一支,另一只就是思维与认知。

    根据黄金思维圈思考法则:为什么思维与认知是其中的一朵?只有弄清楚为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做,最后会产生什么效果,这也是以终为始的思维方法。

    原因有二:

    根据“学习”的定义,思维与认知作为关键要素出现的频次非常高(可以参考“学习要素频次表“),是构成学习内涵的重要因素;

    根据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思维和认知水平低下是学习的制约因素。只有提升思维与认知水平,才能提升知识螺旋。

    甚至在某些定义中,认知本身就等同于知识。

    比如《罗热词典》(Roget’s Thesaurus)中列出了一系列知识的同义词:

    认识、认知、专家认识、熟悉、经验、视野、默契、见解、熟知、领悟、理解、识别、欣赏、判断、直觉、良知、意识、感知、预知。

    思维与认知在学习中的地位可以从一些格言名句中管窥一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华罗庚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知识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即儿童基于自己的经验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融入主体世界的知识。——建构主义学家皮亚杰

    现今的环境下,人跟人之间的学历、经验差异可能都不是最致命的,而最致命的是认知上的差异:别人已经当做常识了,你却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时候,你如何跟人去竞争? ——田志刚

    中国教育是把人最珍贵的年华付给毫无意义、毫无发展价值的学习内容上。而舍不得花费一点时间去讨论和思考。记忆成了学习的唯一方法,高压成了教育的唯一手段,保护成了成长的唯一措施。——某德国教育工作者

    什么是思维,什么是认知,思维与认知的关系?

    当一个小朋友告诉你,他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和香蕉时,他已经做了思考。他的词汇里包含了“水果”这一概念,而且准确地将葡萄和香蕉理解为“水果”这一概念的二级概念。

    概念是对事物和规律的抽象理解与表达,如果能将纷繁复杂的现象、多样化的内容表达抽象成概念,表明你对事物具有更深刻的认识。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内涵可以理解为定义,外延是其范围,譬如水果是概念,其范围包括了苹果、香蕉、菠萝等。自从有了概念,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得以简化,因为我们不必再去记忆每个独立的、具体的事物,从而避免了给思维增加负担。否则的话,人类将要面对的是极其庞杂和混乱的情景。

    概念是对事物和观点本质的抽象概括,是抽象思维的最基础单元。为什么?这就得先说下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

    认知科学把人的认知大体区分为三个范畴,也就是三种基本认知过程或三种认知成分。

    首先是感知,这是认知的起点;如果没有对对象的感知,认知活动就无从谈起。感知是由客观物质的刺激所直接引起的,所以感知是直接的认知。

    其次是表象,这是头脑里呈现的对于感知过的事物的一种映象,但却不局限于直接感知的某一特定事物,所以,它既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三到六岁的儿童已经具有表象,一个主要的认知特点是有了运用符号的能力。一个符号是一个事物的代表,而不是那个事物本身。儿童所学会的词是一种符号。也有别的符号。比如动作也可以作为符号,象儿童把头放在枕头上表示睡觉。一件物品也可以作为符号,象儿童指一个杯子表示要喝水。有了符号,儿童就能在头脑中表示外界环境,能进行表象的思维了。

    再次是概念,这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的属性。表象与概念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获得的,不是客观事物所直接给予的,所以就它们同客观事物的关系来说,可以叫做间接的认知。

    人的种种认知,都由这三者所组成的,或者是对它们的操作。但表现为种种错综复杂的形式与水平。

    小朋友在表达他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和香蕉时,他既运用了表象思维(他可以运用“葡萄”这个词汇代表真实的苹果本身),也运用了概念思维(提炼了“水果”这一概念)。

    再看看思维的定义:

    人类先有感知觉活动发生,而后才有思维产生,但二者随时都是相互作用着的,不同在于,感觉知觉是人脑对现实事物的直接的、感性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它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或言语形式表现出来。思维是为特定目的,将已有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认知活动。思维最基础的活动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概括与抽象、推理与判断等。这些能力是人们思维活动最基础的能力,也是思维的基本功,如果这些能力上有所欠缺,则其他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则很难展开。

    从认知与思维的定义来看,思维是认知活动的一种形式,二者相互影响,互相成就。认知水平影响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而思维模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反过来也影响认知水平的提高。

    为什么要想会学习就得在思维与认知上做文章?

    首先,知识本身就是思维与认知的产物。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与研究》(何华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根据韦伯斯特(Webster)词典1997年的定义,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

    结合认知,思维与知识三者的定义及关键要素对比,可以看出知识本身就是思维与认知的产物。

    认知、思维与知识定义的关键要素:

    元学习之思维与认知

    其次,换一个角度:认知和思维方式如何影响个人?讲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摘自《别让错误的认知毁掉我们的人生》,田志刚。

    2011年,有一场许多作家与百度文库的斗争。作家们发公开信、投诉、起诉百度文库里面有许多侵犯他们版权的内容,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百度CEO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在公司内部的态度很明确,如果管不好,就关掉百度文库。”

    类似的话,在百度的贴吧还有其他产品上,李彦宏也说过很多次。这些话听起来都很解气,这也是程序员出身的管理者容易有的认知:要么是0要么是1,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按照大卫·伯恩斯在《好心情手册》里面的说法,这种“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认知是完美主义者的典型认知错误:用一种极端的、黑白分明的标准来评价自己。

    但我们貌似很少看到马云说这么痛快的话,而华为的任正非则常年念叨管理的“灰度”:允许有灰度!

    还有关于程序员给老婆买东西的笑话:

    老婆给当程序员的老公打电话:“下班顺路买一斤包子带回来,如果看到卖西瓜的,买一个。”当晚,程序员老公手捧一个包子进了家门……老婆怒道:“你怎么就买了一个包子?”老公答曰:“因为看到了卖西瓜的。”

    之所以好笑,是因为口头语言中没有大括号或者精确的缩进,程序员因此把自己写程序的认知带入了生活,造成歧义。

    查理·芒格说:“你手里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职业会塑造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如果认知和思维不够多元,甚至认知僵化,就容易陷入认知和思维陷进。

    现今的环境下,人跟人之间的学历、经验差异可能都不是最致命的,而最致命的是认知上的差异:别人已经当做常识了,你却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时候,你如何跟人去竞争?

    当你对旅游攻略的认知还停留在旅游书籍和论坛攻略上,你怎么可能利用更方便快捷的移动程序?

    当你遭遇暴力欺负,而你对保护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叫上一伙人以暴制暴时,怎么可能想到求助于法律和律师?因为你根本没有法治社会和公益律师的认知。

    当你对学习的认知还停留在听讲,做笔记,背诵,而对元学习一无所知时,怎么可能会提高学习方法,改善元认知?因为你压根就不知道应该朝这方面努力。

    知道自己不知道不可怕,因为你有机会去发现,去弄清楚;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越是不知道就越不知道,越是知道的多,就越能知道更多。

    认知有四层境界: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认知升级就是发现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学习之思维与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n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