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九州四海,漫溯千年春秋,那些历久弥新的国家宝藏随时光流淌而熠熠生辉。它们不仅能撷取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更能破世势之局,焕发出新的光彩。
借流行之风,国潮绽放色彩。
张爱玲说:"传统的本身增强了力量,因为它不停地被引用到新的人,新的事物和局面上。"过往的岁月不断在历史的流变之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文化也因时代潮流的推动拥有活力。河南卫视《端午奇妙夜》上舞者在水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表演,生动再现了曹植《洛神赋》中"髡鬃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曼妙身姿;《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琵琶、京剧和歌舞融为一体的《琵琶行》,仿若重现了当年浔阳江头琵琶女的哀婉歌喉,再闻白居易萍水相逢的感叹,别样的方式使人耳目一新。不同形式的展现让那些古朴的文明穿越历史,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乘艺术之舟,国潮融入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国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今不只是影作品,国潮正渐渐渗透于我们的生活。醇厚怡人的茶叶,细织密缝的绫罗绸缎,甚至连我们日常戴的口罩都印着中华图腾,大街小巷都充斥着国潮的气息。好的文化应该"接地气",当故宫一角的景色变为我们的手机壳,当古老的建筑雕刻在我们的口红上,在各个文创产品中我们与文化共舞,文化不再是只能远观的高岭之花,它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执创新之剑,国潮走向世界。
当古老的元素与时代浪潮齐头并进,当中国元素也在互鉴交流中迈入世界时尚艺术的舞台,中国文化在交流中为世界提供新灵感:青年艺术家马蛟龙在伦敦街头展现刚柔并济的中国舞,吸引外国友人驻足欣赏;李子柒用镜头展示古风古韵的中国故事在外网受到了强烈追捧,唢呐的声音响彻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从此民间乐器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能在千年里屹立不倒,正因它不断创新,融合发展,从而历久弥新。我们要有敢于破而后立的眼光和勇于革故鼎新的行动,在传统与现实的碰撞中延续国粹的生命力,这才是国潮兴起的意义。
这个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碰撞融合,中国青年是一股连接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新力量,以身作则讲述中国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当以自信之心、创新之力传播中华文化之美,不断追寻,圆梦盛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