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由无数个观念组成的集合体,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即便是漠不关心,也是一种态度表达。
观念,名词,意思是思想意识,或者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
但是人的观念是一直变化的,就和我们一直在改变一样,改变的不仅仅是行为,更是底层思维的迭代。观念是什么,观念是思想家给我们建造的通道,是我们被人为塑造刻印在自己的脑海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念完全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制造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人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于是,观念之间也就天然存在着竞争关系,哪一种观念能够帮助人更好地缓解紧张关系,那么它就能够替代原来的观点,为人所接受。
所以,苏格拉底说不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常常会被各种理念所束缚,以为是真理,其实某种意义上只是因为没有深入去思考,去追问。
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观点的迭代,看哪种能减少自己的焦虑,更能适应环境。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因为彼此的信念不一样而造成的。但是观念确实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本,和菜头老师总结了观念的迭代过程。
年少时面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的时候会陷入焦虑和不安。这就是一种人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当事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在未来安然地进入社会,拥有顺滑的一生,这个时候听到比如读书会让人出人头地的观点,然后发现周围确实是学历高的人收入高时就会往读书方向发展。但是读书不等于会学习,会考试,会做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的冲突与纠结,也许只有等到痛定思痛的时候才发现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以为的读书是什么。
很推崇黄金圈法则:首先是定义本质是什么,其次是找原因为什么,最后才是如何做和表达。有的人会先把why放前面,找动力和动机,我的理解是先定义本质,然后才结合自己的热爱和资源。
三十而立时与世界的关系又会紧张,因为这个时候社会毒打的效应会很明显的在我们身上体现,我们并不会觉得真的只有读书为上品,这个时候感觉是财富多寡决定一切。这样一算,发现自己的赚钱能力很有限,整个人就陷入了焦虑和抑郁。那这个时候,观念会发生重大变化,当人的观念从念书转变为多赚钱,会换一种视角重新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人很快会意识到重点不在读书或者赚钱,而是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提供怎样的价值,然后社会根据价值的大小给予回报。
当有一定的阅历后,人的观念又水到渠成地发生了改变,认为读书高是错的,人生不止一条路。认为追求财富是错的,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能力和运气。这个时候又会认为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合适的事情,然后要定点定向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极大的耐心等待结出果实。而在这个过程中,先前所有的东奔西走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延误了结果的时间。
和菜头老师最后给出的几个连续结论是:
1、自己才是自我实现的最大瓶颈;
2、为了打破瓶颈,就需要自我突破;
3、对于自己而言,自我突破最好的方式就是完善自身,也就是自我教育。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自我教育才是观念不断迭代更新的根本因,只有这样才能与自己和解,与社会和解。而自我教育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事情,具体的方法则是终生学习。因为人是其自身的目标,不是他人的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