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小规模学校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弱。生源减少、好教师留不住,其他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成了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我们中心校实际状况,特采用以下建设策略,希望能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找到一些出路,促进小规模学校的内涵发展。
策略一:把教室改为学习中心
有效的学习空间能够鼓励和促进学习者的探索、协作和讨论,能够激发教师尝试教学新方法的热情。教室为学生自主生长的成长空间,每间教室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意与创造,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的理念开展教室的文化布置和空间分配。尊重学生生理、心理成长、学习方式与个性需求,每间教室都有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图书角、阅读区、学习区等。从地面到四壁,从窗台到天花板,空间的区域分配与教育内涵相融合,形成适宜师生生活与成长的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将教室课桌排列成品字形、田字形、“M”形、“U”形,以增加课堂中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提供了教师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更多可能。
策略二:改变学习方式
教室的改变必将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不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面讲课,而是更多的时间走下讲台,坐在学生周围辅导学生。因为班级学生数较少,学校由传统意义的学校改变为“综合培训中心”,教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学方式类似培训中心的站在讲台讲解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教学目的是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学生。发挥小班优势,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个性学、定制教”的教学理念,实施“一生一策、精准施教”教学策略,实现“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一对一的精准化教学和辅导,让每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针对学生中的“优”和“弱”分别给出可行性措施和建议,逐步推进培优补弱工作。
策略三:依托互联网,链接优质教育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链接到各类优质资源的更多可能。借助公益组织,让小规模学校链接起更多可持续的优质资源。如“‘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为乡村学校解决素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乡村学校全体学生,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火柴公益阅成长”计划,为乡村学校教师捐赠书籍,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转变乡村教师教育观念,提升信息素养、激发成长内驱力,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同时积极寻找基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项目或课题研究合作平台,为小规模学校链接到更多专家资源,以得到更多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策略四:立足乡土,办出特色
面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各类自然、文化资源转和乡村学校学生数少的劣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成长和充分发展。立足乡土文化,开发特色化校本课程。乡村独特而又深厚的乡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理应成为学校文化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在地资源”。乡村小规模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发挥乡土自然、历史、民俗、农耕等资源优势,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乡村教育有根、有魂,有特色。可以设计田园课程,走出一条具有乡土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