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天50+字践行第61天:我们重新认识了落后

每天50+字践行第61天:我们重新认识了落后

作者: happ_iness | 来源:发表于2017-03-19 23:07 被阅读23次

    过去,我们常常凭感觉,觉得平均水准以上就是不落后了。

    这个感觉肯定是有些偏差的,为什么呢?什么

    首先人们的感觉永远是有偏差的,经常被用来证明这一点的是这样一个现象:

    接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准以上……

    宏观来看,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可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平均水准以上啊! ——关于几乎每个人都自认高于平均水准这事儿,还有个专门的词,叫‘乌比冈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有空的时候,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好玩得很……

    除了“乌比冈湖效应 ”以外,心理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研究,比如“邓宁-克鲁格效应”说的就是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的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细心观察我们周围,就会发现这些心理学的偏差研究不是没有依据的。比如那些平时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人,最容易瞧不上别人,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只不过自己不屑于去做而已。反倒是那些真正处于领先位置的高手会格外的谦虚,甚至低估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到达这个阶段需要经历什么,付出什么,自然也就不会盲目骄傲。

    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这样的:

    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朝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以上。

    也就是说,用来支持我们的结论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局限的,远非全部的,只不过是我们所能够感知的周遭而已。于是,一个井底之蛙在他的世界里确实处于平均水准以上又如何呢?

    在教育体制里,人们把及格线放在六十分而不是五十分,不容易上也是有道理的,那多出来的10分,可以算作是一种修正参数。可以说声称40%以后都是落后。不过还好啦,学校里的大多数人都是能做到考试及格的。

    步入社会之后,有些相对敏感的人可能早就发现了,及格这东西几乎是完全没有用的。实际上,20%之后都是落后——因为20%的人佔有了这个世界中有限的资源中的80%……二八定律貌似无所不在。而且那店里还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1897年研究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中发现的。这一转眼, 100多年都已经过去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别说是20%,就连超过平均线都足以给他们创造优越感了。更有人拿着“比下有余”的幌子,不断安慰自己:

    我可能不算好,不过我比那谁谁强。我可能这方面不如他,不过我在其他方面可不比他差。我们没必要每件事都比别人好,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应该逃避自己面临的困境。

    还记得我们说得“麻烦守恒定律”吗?如果这是你应该面对并解决得问题,它就一定不会凭空消失。

    总是拿着“比下有余”的借口去回避,最终就会发现自己在这种假想的优越感中和别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进入21世纪,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正在揭示更为残酷的事实:

    弄不好,百分之一之后全是落后。

    2011年年终,有一家公司成立:小米。接下来的2012年里,仅小米一家就卖出了7,190,000部手机。这几年来,几小米就卖出了一一多部手机。除了小米,还有很多大厂商,三星、Oppo、华为、VIVO、苹果等等等等到了2016年第二季度,为腾讯微信月和用户大约八一,支付宝月活超过300,000,000 ……

    不夸张的讲,移动互联网相当于已经连接了所有人。移动设备已经相当于每个人身上多出来的一个必不可缺的器官——不信你看看你能坚持不用手机多少天?而若是戒掉吃饭,三天估计真的无所谓,是吧?

    所有人都被连接起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不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周遭,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尽量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无论那感知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这种感觉范围的变化,会让每个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

    一方面你能看到更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一种正向的激励。他们想的是,还有这么多人在我面前,我还有这么多空间可以提升,那我一定要多加努力。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反而成为打击他们自信心的对比,还有那么多人比我优秀,我不过如此。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如你的人。这对于那些更喜欢比下有余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最大的福音。如果在附近找不到比自己差的不好那就利用网络去别的地方找,这个世界这么大,总归有比我差的人。

    其实网络能够带来的仅仅是更为客观,更为完整的信息,它能让你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至于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随后又应该如何调整,这取决于每一个人自己。

    许多年前,有个小朋友,从一个很小的地方考了清华去了北京。在那个时候,这个小朋友离开老家去了北京,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说,这个小朋友从他原本的世界里消失了,他原本的那个世界里的人其实再也看不到他了,再后来,她最多只能是个传说。后来这个小伙离开了清华,去美国耶鲁书,这意味着说他在清华读书时所经历的那个世界里消失了;后来她从耶鲁毕业,掌管了耶鲁的基金——他曾经在国内经历过的那个世界里,是不知道他的变化的,根本看不到此人驾驭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过程……这不是杜撰,此人姓张。

    可现在不一样了:事实上,这个过程弄不好每个人都看得到。

    现在的社交媒体这么发达,每个人都有朋友圈,只要那个人用知识变现了在朋友圈里面时不时地冒一下泡,所有人都知道至少他周围的人会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他现在用他以前所学的知识,赚到了多少钱……这要是放在以前,他们从他原本的世界里消失了,那他们的世界就会知识无用是一个必然实现的自证预言。而现在呢?他们的朋友圈时时刻刻就放在那里,整个世界都看得到,他们不会消失,他们就是存在,他们的生活在清楚的告诉别人,知识就是有用的,只是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起码可以迅速变现。

    看到了过去的朋友,现在活在另外一个一种世界里,有些人可能就会下意识地说出一句:当年我和他差不多,甚至还比她强呢!

    很多时候那只是看起来的差不多而已。如果你真的踏着对方走过的道路,重新走一遍就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对于多数人来说,他们从来也没有夸经过领先的门槛,所以总会有意无意去低估这一步的难度。

    想要打破这种差不多的心态,最好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把一件事情做得足够好。有过一次类似的体验,你马上就会破处在其他事情上差不多的幻想,转而踏踏实实地认真做事。这样下次再看到比你优秀的人,估计心态上就会平和许多。

    当每个人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异常强烈的,因为差异明显可见——就是这样。

    甚至,这种渴求已经成为一种恐惧——害怕落后的恐惧。

    事实上,确实应该恐惧。因为有个恐怖的事实,早就放在那里,只不过是大多数人没有反应过来而已。

    *

    过去, 40%之后是落后;

    现在,你以为20%之后是落后;

    现在,实际上很可能1%之后都是落后;

    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还有另外一个更为恐怖的趋势:机器人在崛起,人工智能在崛起,大多数人正走在越来越没用的路上。想想吧:你身边有多少人真正懂“大数据”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用常理推测一下?整个人群中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概率统计?这可是理解大数据的最基础知识啊!

    这也许会令你焦虑,但这种焦虑使用得当的话,就是有价值的。因为恰当且足够计量的焦虑,有个很好的替代词,叫做危机感。没有危机感的人就是那种将来注定变成无用之人的行尸走肉。

    ……放心,我们一定有办法解决危机感所带来的焦虑。

    不知不觉,你已经至少有了两个属于未来的目标:

    1.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2.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20% ,甚至前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50+字践行第61天:我们重新认识了落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ov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