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个人都知道爱迪生那句著名的话“天才是靠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组成的”,但却很少人知道下半句“那1%的灵感比99%汗水更重要”,瞧,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爱迪生还是很认同天才的。还有那就我们常常被教导着“三思而后行”,总觉得多思、再思才最好,可是原话根本不是这样的,孔老夫子说“再,斯可也”,看,老夫子也嫌多思会更犹疑不决,所以“两次就够了,别太多了,别婆婆妈妈”。
这样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总会少读一点,从而辟出另外的含义。但明明完整的话,为什么总会被忽略一点呢?
我想还要从这些含义说起,这些句子被重新呈现出来,并且长久的口耳流传,是因为他被赋予了我们想要的感受,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里边有一种深深的信念。像那句“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等他醒来全世界都会震惊”虽然后半句“感谢上帝,让他睡下去吧”饱含着拿破仑对中国的讽刺,但中国人只需要前半句就够了,那个风雨中飘摇的我们,千疮百孔极度虚弱的我们,必须要这样一种信念支撑着前进,这是绝境中唯一的稻草。
除了这种无奈中前进着的信念,那只读一半的句子,更是一种深深地安慰。每个向往自由,想要打破一个个规则的人,信奉“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卢梭想说“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他不是让我们抛弃一切,追求看似自由的自由,而是辩证看待自由,真正的自由,即使身处闹市依旧安然,那取决于你的看法。读了一半的人只是在为自己找一个恰当的理由而已。再如那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所以一些人以此标榜自己,向济公“看齐”,可是那些人或许不知道“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所以,怎么能够破坏规则而侥幸得到原谅呢?一切不过是人的臆想,是逃脱罪责的借口。
那些只读了一半的句子其实也有着人性的绑架,是一种制约。“父母在,不远游”,可孔老夫子觉得“游必有方”,年轻的我们应该去追逐一些青春洋溢的事情,一些跳动着血与泪,乐与笑的远方。有人强行要求“言必信,行必果”,但古人也明确告诉我们“径径然小人哉”交给了我们明辨是非的道德准绳。还有人嘲笑“闭门造车”,可你不知道“出门合辙”,只要认真的劳作,找对方法,自然可成事。
想想看“相濡以沫”确实凄美浪漫,那“不如相忘于江湖”岂不是也有另一种没有羁绊的自由?“老来多健忘”的遗憾感慨令人唏嘘,可“唯不忘相思”一切又变得无所谓了,忘不忘的,还记得你不就够了?不过若是将全句读完,不是又会读出更多含义?“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那读了半句的话往往被误读了很多意思,强加了太多一些人的意愿,他也许变得不再那么通透豁达,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因此还原那读了一半的句子,体会思悟整句含义,或许,我们能够得到更多启迪,看到更清晰的指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