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文艺|一饮一酌皆欣然
原创 2017-05-10 中国石油大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报
友人为张晓风写序:“晓风的文,娟秀又不失豪气,应该在春日的午后配着清茶读。”一米阳光,一盏清茗,她宛如烟波水巷中的江南情致,耳边泉水叮咚,温暖袭人。
她说:
“我对生命中的涓滴每有一分喜悦,上天便赐下万道流泉;我为其中的每一个音符凝神,上天便赐下整匹的音乐如素锦。生命的厚礼,原来只献于那些肯于一尝的人。”
年少时读张晓风,本没有这么喜欢,觉得她温婉太过,以至于矫情。而后重拾她的书本,顿感所谓“矫情”,不过是她将人世、将情感体味得太过透彻明朗,旁人未曾察觉到尘世苦海中的喜怒哀乐,她却能一眼识破蕴含其中的淡淡味道。她最珍贵的地方也许就在于此,拥有着赫然、却又深情的细腻。社会越来越浮躁,谁又愿意“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她是个乱世里的游吟诗人,用一手好三弦一副好嗓子,唱尽了看过的风景。她的文字之美,无关风月佳人,无关官场名利,只关于她的眼睛,和她的心。我看到她从山上抱回一沓枫叶给朋友写信,看到她写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小红娘的喜怒嗔痴,看到她的先生说她是“甜蜜的负担”……在她笔下,生活好像浪漫得很轻易。
她说:
“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
余光中说张晓风“亦秀亦豪”、“柔婉中带刚劲”,更有人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正是了,低头写生活的女儿情态是张晓风,胸中有江海笔下起波澜的也是张晓风。李斯临刑前的那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那傲视天下的帝国丞相,在她笔下不过一个彻悟幸福太晚的可怜虫罢了。人至中年,张晓风的文字里更多了些张力,但是她的豪气是包裹在美艳的皮囊里的,倒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她写祖国,写她的思念,“那时候忍不住想到自己为什么不是一只候鸟,犹记得在每个江南草长的春天回到旧日的梁前,又恨自己不是鱼,可以绕着故国的沙滩岩岸而流泪”。她写生命、写风,翻阅过唐宗宋祖,也翻阅你满额的青发,“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她的豪气中浸润了满当当的故国情思与对生命的透亮体味。
她说:
“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楚楚一览无遗。”
读张晓风,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她喜欢读古书,将它们视为夺地而出的思想泉脉,她这样写自己读《尔雅》: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楚楚一览无遗。
(高昕宇摄影)
“一切的优美,全在那一片未凿的天真。”张晓风天真地给予了她所见事物所有温暖,又天真地向世人发问:“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是啊,树在,山在,大地在,我在,足够了吧。
文字:祖蔚昕
编辑:周小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