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的前三章回忆久戍未未归的思乡之苦。四、五章回忆疆场奔走战斗之劳,末章以景物烘托情感,使情感融化于景物之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无论是第一章的“止”,还是末章的“思”“矣”都是没有意义的语气词,特别是“思”不能理解为“思念”。
这首诗,人们常记起的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是如此的悠扬,如此的难舍难分。雨雪霏霏,是如此的凄美,如此的不可言状。出与归,乐与悲,全在这聊聊的十六个之中,用王夫之的话来说就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与乐,一倍增其哀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杨柳依依”也是十分赞赏,他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宋代的宋祁认为这几句好就好在“写物态慰人情”。这几句也就似乎代表了全诗,所以在小学语文课本上也就节选了这几句。如果仅从这几句,似乎这只是一首思乡之痛的诗。但细读整首诗,却发现这又何止是离愁思乡?
毛诗序认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礹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不是战士出征时的“军歌”,而是“戍役归者自作之”,是一位老兵在战后的归途中,追述作战之苦和思乡之痛。
其实不管是出征还是归途,穿过历史的烟云,真正感动我们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是那一个个远去的生命。这其中是否就有我们自己的身影呢?我们是否都是那一个个风雪中漫步的老兵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我们都曾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回,不敢回。当年都曾热血沸腾地踏上人生之路,奋斗、追逐,然而却是“空空的囊”,踏上归途的时候,心情会很沉重,曾经那么渴望,那么想家,可是在“雨雪霏霏”中,他不敢前行了——家,还在不在?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一年又一年,人生到底有没有等待,有没有坚守?这些问题会比大雪还令人迷惘。一切追求,最后是否有一个真实的归属?!流浪时,我们对家有过温暖的想象,但一旦航船入港,我们却害怕一切不过空空荡荡,其实,这就是我们人生痛苦的核心,一切得到的背后都不过是空虚。归来,有时比流浪更可怕。于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行道迟迟”并不是说因为下雪,走路走得慢,实际上是回家的心在迟疑徘徊,不敢快啊,因为不敢那么快地看到结果,伫立在大雪当中,然后一步一步很沉重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家园究竟在哪里?
这已经是无关战争的输赢与人生的得失,而是一个老兵面对着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孔子曾评价诗经《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许,在孔子眼里,这首《采薇》也是如此,虽有悲伤,却无过度的哀怨,反而会有一种认清生命虚无本质后的坚定,有一种对生命自身的关照与圆融。
《世说新语》中曾记载:东晋谢安有一次问谢家子弟,《诗经》中哪句最好,谢玄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位谢玄就是在淝水之战中一战成名,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名将。淝水之战的胜利,也让中原文明在江南获得了重生的机会。而据说谢玄在军务之余也喜欢钓鱼,自制成鱼蚱,远寄给他的爱妻。也许这首诗带给将军的就是对生命、生活的热爱。
也许人的一生,就当如《采薇》中所写的一样:年少时,青春勃发,“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奋发着生命的力量,不负时光,野蛮生长。这样到了生命的归处,那就高歌一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一首生命归处的悲歌,即使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那又如何!毕竟我已经来过,不负此行。
诚然,我最喜欢的还是东坡的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的祖先也是经历春秋到北宋的千年历程,才获得如此的圆融与豁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