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即使身处的环境相同,面临的客观条件相同,但因为每个人拥有的知识和思路都不同,所以面对事情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世界观。 很多学者认为这世上没有任何规律、条款能够用来说明人们的某些行为,因为它总是变幻不定的。
——《蒙田随笔集》
我常常认为“变幻不定”正是人类无法被人工智能成功取代的根本所在。
个体之间的差异既是迷人、魅力之处,也是有时候的隔阂和孤独的来源。
人与人之间既孤独又互相联系,皆是源于个体的共性与差异。
这种差别带来了百花齐放的丰富,但同时又让人彼此困惑、捉摸不透,不能完全被理解和感同身受,造成了个体必然的局限性。
大体上来讲,一个人的发展受制于他的成长环境,特别是童年早期的生长记忆,会在往后余生中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因为人们都是凭着对世界的理解来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小孩子像白纸一来到这个世界,接受环境的熏染和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和思维模式,又将此作为前提和工具进一步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经年累月之后,这些重复的过程塑造了他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也塑造了他自己。
但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某些个别的例子里,从相似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却仍然可能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许多心理学家将此视为难以解释的问题。简单来说,倒也不难理解,即便两个人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也不能保证两个人受到的待遇是一模一样的,性别排序,父母的偏爱,以及个体独有的经历等等都会带来微妙的差异,而这些起初的细微差别会反过来影响他们对于世界的接纳和理解。
随着日积月累,在反复的相互作用中,这些差异也会无限放大。
多年以后,天差地别的境遇会令人无限唏嘘,感叹命运无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