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教师是我从小的愿望,后来顺利考上了师范,毕业顺利应聘面试成功,当我来到环境清雅充满童趣的幼儿园,面对着一群群可爱天真的孩子,内心的幸福感慢慢积淀起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想最为重要的不是灌输了孩子们多少知识点,而是给孩子们多少温暖,这些童年时期点点滴滴的温暖,是孩子今后幸福人生的基础。
在陶行知先生的《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曾对生活教育这样定位——“他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他要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的确如此,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而不是单纯为了知识的传承。但是我们目前的幼儿教育,不是关注幼儿需要什么,生活需要什么,而更多的是偏重课本知识的传承。诚然,课本中的知识应该认真的去学习,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必须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教授给幼儿生活中需要的知识。比如到了三八节,孩子们正在想着应该送什么样的礼物给妈妈,于是我鼓励他们可以变废为宝,将自己家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带来制作。孩子们果然带来了各种有趣的材料,有的带来了吸管做成了“小鱼泡泡”的卡片,有的带来了“小草”,做成了一幅青青草原的画,上面还画了喜羊羊,还有一些小朋友用废旧的纸盒子做出了相框,里面贴上自己和妈妈的合影……他们的创意着实让我惊讶,通过他们的动手动脑、变废为宝,孩子们的美术创作的积极性被全面激活了。
这些年的幼儿教育生涯,点点滴滴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对我的信任,我时刻牢记着指南的理念,在我的幼教实践中,我也是遵循着这样的理念。比如曾经遇到班级中有一个孩子很不合群,她平日不爱与同伴交流、谈心,上课也从不举手发言,面对课堂中这样的一个“独行侠”,我跟孩子的妈妈进行了交流,交流中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出差,孩子经常在家中由老人照看,很少出去参与活动。了解到这样的特殊情况,我在课堂上更多的关注这个特殊的孩子,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会多给她一些鼓励和关注,当我看到她在我的鼓励下,她渐渐开朗起来,与同伴一起学会了分享,与同学一起学会了合作。
我想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幼教教学中,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孩子,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普遍存在的,在面对这种差异的时候,我们无需制定标准,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每一个孩子。
在尊重差异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幼教工作者的幸福,有时候孩子们忽闪着灵气的大眼睛,问我很多他们所好奇的问题,有时候看到他们雀跃的身影在我的周围轻盈走过,每天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面孔,顿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而时光就如同他们从滑梯上滑落的那一个瞬间,嗖得飞过……
年去岁来,孩子们的笑声常伴左右,我庆幸自己拥有这样一个与快乐相伴、与童真相随的环境中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