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要主义1

精要主义1

作者: 乘风破浪煜 | 来源:发表于2024-04-01 23:59 被阅读0次

    《精要主义》

    [美]格雷戈·麦吉沃恩

    52个笔记

      中文版序 对话麦吉沃恩,精要的力量

    >> 中文版序 对话麦吉沃恩,精要的力量

    >> 泡沫的本质在于,某种资产的价值被荒谬地高估,一直到最终——泡沫破裂,我们不得不挠破头皮反思自己为什么一开始会激进得如此非理性。现在,被我们高估的资产就是那种什么都要做、什么都要有和什么都要实现的妄想。

    >> 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

    ——林语堂

    >> 这个故事体现了精要的基本价值主张: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

    >> 你是否曾感到心力交瘁?

    你是否曾感到劳累过度却又没有发挥所能?

    你是否曾觉得自己只擅长做琐碎小事?

    你是否曾感到自己忙忙碌碌却又效率低下?

    你是否觉得自己一直在奔忙,却总是到不了任何地方?

    >> 更少,但更好

    >>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 精要主义,就是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设计规划,而不是事事依循默认设置。精要主义者并不是应激性地作出选择,而是有意识地区别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精减非精要之事,然后清除障碍,从而为精要之事提供清晰顺畅的实现路径。换句话说,精要是一种自律的、系统的方法,用于决定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然后轻松地执行。

    >> 为了让每个人都高兴,我牺牲了最重要的东西。

    >> 我不知疲倦地探究为何聪明人总是用别的方式来作出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决定?为什么我们的潜力要远远大于我们实际运用的?我们如何更深入地挖掘运用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的内在潜力?

    >> 如果你能想明白,为了实现个人贡献峰值。自己最该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那么将会发生什么呢?

    >> “成功的悖论”,主要可概括为以下4个可预见的阶段:

    第一阶段:如果我们真的有清晰的目标,它有助于我们取得成功。

    第二阶段:当我们成功时,就会被冠以“可以去找的人”的称号,成为“老好人”,只要你需要,就总能找到这个人。这样,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选项和机会。

    第三阶段:当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项和机会,实际上也就被要求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便会导致精力的分散。我们被千头万绪的事情牵扯得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

    第四阶段:因为精力分散,我们无法实现原本可以实现的个人贡献峰值。成功所带来的后果最终瓦解了最初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那个真正清晰的目标。

    >> “决定疲劳”:要做的决定越多,决定的质量就越差。

    >> 为自己而活,不只是偶尔说说“不”,而是要有目的地、深思熟虑地、战略性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仅要摆脱那些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还包括放弃一些很好的机会;不要疲于应付那些让你在多条战线上作战的社会压力,要学会减少、简化,并通过淘汰其余一切来聚焦于绝对重要之事。

    >> 以下是精要主义者整理衣柜的方法。

    1.探索

    不要问:“这衣服我以后还会不会有机会穿?”而要问一些更加规范、更加尖锐的问题:“我喜欢这件衣服吗?”“我穿上这件衣服好看吗?”“我穿这衣服的次数多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你就知道该淘汰它了。

    >> 在你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问自己喜欢哪件衣服就如同问自己:“这件事情或这份努力有可能会对我实现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吗?”本

    >> 2.排除

    假设你把衣服归为两类,一类是“必须保留”,另一类是“可能需要处理掉”。但是,你真的打算把“可能需要处理掉”的衣服塞进袋子里送走吗?

    >> 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人们对其价值的评价要高于其实际价值,因此要放弃就更难。如果这还不能令你信服,那么就试试这个要命的问题:“如果我现在没有它,那么我会花多少钱来买它?”这么问往往能奏效。

    >> 3.执行

    如果要使自己的衣柜保持整洁,你就要经常整理。用一个大袋子装好要扔掉的东西,把想留下来的东西堆成一小堆。

    >> 一旦弄清了哪些活动和努力要保留——就是能让人实现个人贡献峰值的那些,你就需要一种方法来使执行变得毫不费力。

    >> 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 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支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若无选择,讨论权衡取舍就没有意义。

    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只有少数事情价值非凡。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费时费心地去辨别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情比其他事重要得多,因此费力找到它们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取舍:我们不能什么都有,也不能什么都做。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大可不必评估和淘汰各种选项。一旦接受了取舍的现实,就不要再问:“我怎样才能完成这一切?”而是要问一个更加诚实的问题:“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 令我深受启发的是什么?我特别擅长的是什么?在这世上能满足我重大需求的是什么?

    >> 我们不是要找过多的好事情去做,而是寻找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重要的事情,恰当的方式,合适的时间。

    >> 精要主义者在探索上面花了尽可能多的时间,倾听、辩论、质问、思考。但并不是探索完就结束了,探索的最终目的是从无意义的多数里识别出有意义的少数。

    >> 排除:摆脱无意义的多数

    >> 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 不是逼着自己去执行,而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用来扫除障碍,使任务执行起来变得尽可能轻松自如。

      Part Ⅰ 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 拥抱三条核心真理:“我选择我要做的事”,“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以及“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 模式一 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选择的能力。

    ——马德琳·恩格尔

    >> 它们没有做出反应或调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避免电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遭受电击,它们不知道还有其他的选择。它们有了习得性无助。

    >> 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

    无视拒绝带来的“失落感”。

    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它的存在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任何人及任何力量。

    >> 模式二 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 宇宙中存在的绝大多数事物——人类的行为和其他一切力量、资源、观念,都没有什么价值,也产生不了什么结果。只有少数事物效果非凡,影响巨大。

    >> 做得更少,效果更好

    >> “在这份工作中能够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结果发现最有价值的莫过于留住原本要流失的客户。因此,我努力说服客户不要离开我们公司,很快便创造了客户流失率为零的成绩。每留住一个客户,我都能获得奖励,由此我学到了更多,挣到了更多,也贡献了更多。

    >> 有时候,你不做什么恰恰和你做什么一样重要。

    >> 精要主义者们用更多的时间来辨别,以便花更少的时间来做,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 更多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

    几乎一切事情的次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够。

    扫描环境,寻找重要的少数,淘汰不重要的多数。

    拒绝好机会,拥抱真正的契机。

    >> 模式三 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 所谓战略,就是如何作出选择及取舍。它意味着通过慎重选择来实现不同。

    >> 迈克尔·波特(Michel Porter)所称的“横跨战略”。

    用最简单的词来解释,横跨就是指继续原封不动地保留自己的现有策略,与此同时也试图采用竞争对手的策略。

    >> 有所取,必要有所舍

    >> 取舍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职业生涯中都是如此。如果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就注定会像大陆航空公司一样,受困于“横跨战略”中,被迫毫无选择地牺牲一些收益,而这可能不是我们主动设计的。

    >> 你是想要更多收入还是更多假期?你想回完下一封邮件还是准时去参加会议?你看重工作速度还是质量?很显然,当我们必须在两个自己想要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时,就会倾向于二者兼顾。

    >> 所谓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

    >> 通过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

    >> 精要主义者将取舍视为生命中内在固有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先天消极的部分。他们不问:“我应该放弃什么?”而是问:“我要大干一场的是什么?”类似这样小小的改变,日积月累将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 我要建议的是,当有一个选项优先于家庭,另一个优先于朋友、健康或工作,而又必须从中进行选择时,我们就需要问一问自己:“我到底要的是什么?”

    >> 审视每一个机会,如果对努力要实现的最终结果没有太大贡献,就不做那么多不同的事情。

    在关键性战略领域,做出理智、慎重的权衡取舍。

    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要主义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xw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