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琐记

作者: 冰姿蝶影 | 来源:发表于2022-11-11 22:28 被阅读0次

    题记:读一书,增一智。阅读,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是赋予我们一个灵魂有所依的安然世界,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回归宁静,练就沉静从容的心境。         

        历时三天,这本272面100多页的《月亮和六便士》终于看完了。其实,这本书从书柜里拿出来几天了,一直放在桌子上,没有打开过。这得益于朋友圈的一段话:感恩老天给了我爱阅读的秉性!三十多年已过去。看到这段话,我陷入沉思,想起了很多……

          我曾经是那么喜欢看书,并且看了很多书。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我也是在书中寻找答案,真可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家里没什么书,看见一本连环画,就好像看见宝贝,迫不及待翻看。后来,是看哥哥的语文课本,再后来,哥哥去孝感上高中,在外面住读,到假期才回来。他一回来我和妹妹就翻看他的书。他除了课本,还自己订了《作文通讯》《少年文艺》《青少年阅读》等。我们就好像拾到宝贝,爱不释手,一遍遍看。哥哥调侃我们,说除了《数学》和《英语》,一回家,书就被我们翻的稀烂。是啊!就那两本书,我们看不懂,才不会看啊!

      在哥哥的那些书里,我学到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新鲜事。还记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还有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莫泊桑的《羊脂球》,《项链》,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还有四大名著……都是从那里看了故事梗概才知道的。我读书的时候,语文非常好,作文也很好,虽然除了上语文课,我是不会花时间学语文的。(其实,有时候上语文课也是在下面偷偷看小说呢)我想,这和从小喜欢看书是分不开的。

      刚离开学校时,我也看了很多书。堂哥家里书特别多,我去一次就选几本书回来,经常去他家看书。像《杨贵妃转》《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很多书我都是成套的看了的。结婚成家后,看书就少了。后来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找了很多励志的书看。

        后来读大专的时候,我接触了《心理学》,听了老师一节心理学课,很快我就喜欢上了这门高深莫测的学科。

        后来在孝感陪读,看书的机会更多了。我经常光顾孝感读书馆,看了很多教育心理学的书。我也经常参加图书馆举办的讲座,还有线下读书会,读书沙龙。只要有活动,正好不上班,那些活动我是必不可少的。在那里,我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他们未必认得我。

      我从来没想过通过读书成为什么大家大腕,读书也没有给我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并且,读过的书很多都忘记了。但是,那些读过的书,它早已融入我的骨血,化作我身体的一份子。在某个不经意间会蹦出来某个词语或者句子。而且,读书真的帮助了我很多,也让我性格改变了很多。

      在我遇到心里解不开的难题时,我总会在书中寻找答案。某件事堵在心头,孩子的教育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后来,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自己思想跟不上节奏了,我又去跟着孩子的节奏看书。看了《乔布斯传》,我理解了儿子的一些看起来反常的行为。《爱因斯坦》《三体》我也准备看的,后来因为忙,加上这些书确实枯燥,就没有看。这些都是儿子买回来的书,总有一天,我还是会看的。我还看了《特立独行》,是记载美国前总统里根母亲的故事。我对孩子们也更宽容,更能理解孩子。

      也许是耳闻目濡,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看书。特别是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就开始看厚厚的大部头,比如《明朝那些事》,刚到孝感,不认识一个人,天天放学回家就去孝高附近那些地摊上看书,也买了很多书,或者跟我去超市商超看书。后来自己去图书馆看书。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不错,学习确实也没有让我操什么心。

          但是,这二年,特别是来武汉后,基本上没怎么看书了。微信,朋友圈,短视频……,时间都被手机浪费了。

      以后,我会抽空把家里的书看完,然后也去光顾武汉的图书馆。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

        再来说说《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吧。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它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其中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令人向往。

        银行家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他深信: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就在此时,他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但是,他从未抱怨过他的命运,也从未失去勇气,到生命最后,他仍保持着平静。临死之前,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让妻子艾塔把房子烧了,直到房子被烧干净,一根木棍也不剩的时候再离开。可是他的房子,从地上到屋顶,墙壁上都被一幅奇特,精妙的画儿盖满了,它的美妙和神秘难以形容。这是一幅杰作,也是他最后的心血·····

          这本书里,还有一段话,是他一个荷兰朋友迪克.史特洛夫说的:“你为什么认为美——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事物,会像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任由哪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起来呢?美是一种奇妙的事物,是由灵魂深受折磨的艺术家从世界的混沌中创造出来的。美被创造出来了,但它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懂的。要想认识它,你必须重复艺术家的冒险经历。他唱给你的是一首美妙的乐曲,你要想在心里再听一遍,就得有知识、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这段话说出了艺术的魅力和品味艺术需要智慧。艺术的创造更不是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事情。就像书的作者说的“上帝的磨盘磨得很慢,却磨得很细。”那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

      “月亮是那崇高而遥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

    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索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亲爱的你,你会怎么做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琐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yc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