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两则新闻,一则新闻是广州佛山一个学校,在寒假期间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远离手机超过7天,还要提交实践报告。另外一则新闻发生在武汉,说有一位家长,将孩子的所有电子产品背在书包里面,自己走哪儿都背着。


我们看,一个是老师鼓励孩子去完成一个相对真实的一个寒假作业,让他们适当远离手机,做其他活动取而代之;另外一个新闻是父母严禁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可能实在没辙了,就将所有设备随身带走。
在这个时代,面对电子产品影响的相关话题,讨论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如此。在城市,我们能看到两种状态,一个是老师在引导孩子做相应的自我管理;另外一方面看到了家长在想办法禁止孩子使用手机。有人可能有疑问,寒假作业可以作假的,没有用;武汉家长既然不允许用,为啥要买呢?这就是问题的复杂性所在。肯定是要用的,但用的过程中如何引导,让孩子能够自我管理,如何用好是重点。
对于我们乡村来说更是如此,乡村的孩子可能没有像武汉这位孩子有那么多的电子产品,但接触手机的机会还是有的,那如何面对手机网络所带来的问题,又如何做相应的行为引导呢,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很困难的、比较复杂性的问题。我昨天写过一篇文章:春节期间,关于父母、孩子与手机间的一些问题。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考一下。
最后,回到广州佛山学校的作业,其实寒假已经开始,布置什么样的寒假作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呢?或许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一些寒假作业更好些。针对这个作业问题,有哪些点可以考量呢?
-
第一,让他们在寒假作业当中去解决他们所遇到真实性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压岁钱,如何控制美食诱惑等等。
-
第二,他摆脱传统算数,记忆类作业,可能更加的感兴趣,也更加有愿意去尝试。
-
第三,每当布置一个任务的时候,就会让孩子的注意力,家长的注意力关注到作业之上。单纯的寒假作业,父母会催促完成作业;但是如果有像广州这所学校的作业,我相信他们家长的关注力也会集中在如何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之上。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方面的时候,那在这个方面的改善、成长都会有大的提升。
有关注才有后续事情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