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当天到达宁波,入驻天童山实验基地,今天算是第五天。天童记,品品这几个字竟有点武侠的味道,不过我这狼狈攀爬的山野土人,和飞檐走壁的风云游侠没有半点相似之处,毕竟人家在电视里还有威亚,我只能无防护手脚并用呢。
交代一下背景。我作为志愿者加入了一个科研课题组,研究大尺度下森林系统中叶片微生物与寄主树木和环境的关系,所以要到全国各地取温带热带等各种环境下森林中的叶片,分析上面的微生物blabla。我参与采样及实验工作,简言之就是爬山摘叶子和下山洗叶子的。由于本人对大自然常怀向往,又想了解搞生态的是怎么做野外工作的,更想借机在出国前行万里路,览一览祖国的大好山河,就踏上了这条将会长达两个月的漫漫路。
也许你会注意到,我的语气似乎不那么兴奋。的确,也许四天前我就动手写记录的话就是另一番态度了,或许会频繁出现“哇”“呀”“哈哈哈”等语气词,而爬了几天山,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剩下更多的就是平静了。
倒不是说不够好玩,今天依然享受山间石上的林风和爬坡走壁的挑战感,对爬上腿的蚂蟥也稍微淡定了点。许是夜间的心境与白天不同,或是这两天看《北方的空地》受了些影响。
这本书是孤身七十七天横穿大羌塘的记录,作者推着自行车一路披风戴雪,字里行间却并没有什么悲壮、坚持、孤独等词汇,有的只是一直往前走的平静。讲起自己和狼对峙,与熊碰面,缺水生病,语气客观平淡得像在说早上应该怎么刷牙更干净。我这会儿脑子里也只有明天该做什么实验,什么期待、兴奋,都暂隐在天童的夜色中了。
天童记(一)| 初遇蚂蟥好在白天的我情绪更高昂一些,仍然时不时冒着手机滚下山乃至自己滑下山的风险拍照拍视频,这才有图可说。得,这才进入正题,废话可真够多的。
野外工作到底如何,来的路上已有好心的师兄为我做了充足的心理建设,如有毒的松毛虫,会咬死人的蜱虫,诸如此类,成功地引起我一身鸡皮疙瘩。好在天童受人类干扰比较多,蛇蚁毒虫较少,足以引起人们重视的只有蚂蟥。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小时候在哪里看过,说蚂蟥吸人血时不能揪,越揪越往里钻,最后就不好出来了??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好在第一天我们就人手分了一对长长的僧袜,套在裤子外面,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一切与蚂蟥发生亲密接触的可能,不留一点情面。再加上野外必备的解放鞋,黄绿搭配,红绳固定,更有一丝朴实和严肃,传达出我们是来干活的,无事勿扰的信号。
天童记(一)| 初遇蚂蟥甫一上山就遇到了传说中引人过敏起一身红疙瘩的松毛虫,静静地趴在路牌上,看上去倒也没那么可怕,不碰就是了。看其他人一身轻松,我也觉得没什么。
开车到样地,卸下装备,探路寻树。没多大会儿,拿起仪器准备上山,冷不丁就和蚂蟥来了第一次友好会面。一小会儿而已,就有一只爬上了仪器找存在感。伸,缩,蠕动……呃,真的挺恶心的。
天童记(一)| 初遇蚂蟥同行小姐姐提醒,不可久站不动,蚂蟥会爬上脚。不负我望,怕什么来什么,没多久我就吸引了一只,立刻被吓得哇哇乱叫,又不敢揪,进退两难。好在师兄出马,弹了几下就掉了。此处应记笔记,蚂蟥上腿,抖,揪皆无用,应大拇指轻按食指或中指,像弹脑瓜崩一样把它弹下去。还有,在野外潮湿的环境中要时不时低头检查腿上脚上。
此后又遇一次,这次依然惊慌,没忍住又哇哇乱叫,不过这次戴着手套,就自己下手弹了几下,弹掉了。然而由于惊慌没有控制弹的方向,弹到下面同行人那边了,罪过。
于是更加小心脚上,站定一会儿就要低头再扭头检查一圈,简直要有蚂蟥妄想症了,看解放鞋的褐色鞋带头都觉得像蚂蟥。
是的,此处无蚂蟥上腿的实图,有些遗憾。可惜我当时实在反应不过来拍照,以最快的速度弄掉它就是我的极限了。
图的话,今天干脆就虫子主题吧。
天童记(一)| 初遇蚂蟥 天童记(一)| 初遇蚂蟥伪装成小树枝的年轻小虫,身子悬空一动不动。还有颜色枯褐真的像小树枝的,不仔细看还真分辨不出来。
天童记(一)| 初遇蚂蟥粗长的千足虫马陆。
天童记(一)| 初遇蚂蟥荡秋千的蜘蛛。
还有各式普通毛毛虫,大长腿蜘蛛,它们已经没有资格出现在镜头里了。不过非常感谢它们提醒我穿上连帽的外套并戴好帽子,不在脖子附近出现防御漏洞。
夜已深,林子似乎也已经睡了。其他别样见闻,明天再继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