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心法》第一课

《大学心法》第一课

作者: 钰见彩虹桥 | 来源:发表于2022-08-23 12:06 被阅读0次

          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开始的时候《大学》《中庸》并不在里面,它是《礼记》的两篇文章,是后来南宋的朱熹把它分离出来,并做注解,成为后来儒家学子学习的科目。《大学》《中庸》集中了儒家的主要心法和心传。而《论语》里很少说性与天道的问题,主要讲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事。

    《大学》言简意赅,微言而大意。

    《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告诉我们什么是道。

    人的自性和天道是一不是二,如何去落实这个大呢?“率性之谓道”,就是把我们本来的真心找回来,真心去行事,真心就是按天道行事。

    我们知道经典的好处需要学习,“修道之谓教”,“修道”,就是我们如何去做的,也是孔夫子一直教育弟子要求做到的。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小学?《小学》给弟子规的前身。“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孩子很小,不懂经典之意,要从《小学》开始学习洒扫应对之理,也就是孝悌之道。

    《大学》这个是修道立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何谓“本立而道生”?就是把该做的做好,把德行落实到位,这就是大学之道。

    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第二个“明”这是形容词,美好的。在明明德,就是如何去彰显,我们内在本来的特别光明的品德。

    怎么彰显呢??就是“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行在嘴上说,能给别人指引。德行做出来,能够打动别人。儒家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属于自性的“用”,阳明先生说的“良知”就是自性的“体”,良知为体,八德为用,把“八德”在生活中落实出来,别人就会被感动。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有错误,你不给他指出改正,那么等到他大了就很难改正过来了。“人之初,性本善”,孩子自信是至善的,为什么后来变得不好了呢?是因为家长没有及时长善救失。《说文解字》给“教”的概念就是长善救失。

    “为学者,必有初”,那家长如何去落实这个“初”?

    其一,家长把德行做出来,去感动孩子。其二告诉他孰是孰非。我们教育孩子不是言教而是身教。用我们的身体力行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把他内在本来的德行开显出来,这就是身教。

    为学之道,首先在于力行。那我们把德行落实到生活中,周围的人都被感动了,这就叫亲民。

    大禹居住在一个地方,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就是因为大禹把德行落实到生活中,周围的人都被他感化了。

    我们要想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去改正,而不是想着自己做的都好,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傲慢。《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从下到上,由内向外。就是说凡事自己先改变了,外在才会改变,这叫境随心转。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如果你的心很善良,很纯净,这个地方的风水也因为你而变得越来越好,改变风水的不是风水师,是我们居住者,是我们自己的心。真正高级的风水师是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心法》第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cg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