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
-
表意不明
-
语序不当
-
不合逻辑
-
搭配不当
-
成分残缺或赘余
-
结构混乱
病句辨析
(一)语序不当
句子中有各个成分的顺序同全句的意义具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这种顺序变化了,那么句子的意思往往也会发生变化。“语序不当”常常会造成表达上的误解和歧义。
1.多层定语排列
例(1):她是 国家队里的 有二十年教学经验的 优秀的 篮球 女 教练
多层定语排列顺序:
- 表示所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谁的)
- 指示性的代词或短语(哪一个)
- 表示数量的词或短语(多少)
- 动词、动词性短语(怎么样的)
- 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什么样)
- 表示性质的名词(什么)
注意:
- 表示数量的词或短语位置比较灵活
- 例:一次愉快的旅行 愉快的一次旅行
- 在表达上不产生误会,但习惯上仍是表数量在前为好。
- 表示同一性状的句子成分,一般先短语后词;如果两个都是词,往往先双音词,后单音词。
- 例:篮球女教练
2.多项递加式状语位置不当
多项递加式状语次序比较灵活
大概顺序是:
- 表示目的或原因的词或短语
- 表示时间或处所的词
- 表示语气或对象的词
- 表示情态或程度的词
例(2):最近报刊上发表了1929年至1934年新发现的鲁迅佚文两则。
解析:定语位置不当,“新发现”应移至“发表了”之后。
例(3):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解析:“在休息室里”应放在“昨天”之后,“热情”应放在“都”之后。
3.复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
例(4):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解析:三个分句的主语相同,“不仅”应放在主语之后。
例(5):小明来到海边暸望台上值班,交班的同志虽然没有发现什么情况,但是小明还是十分警惕,两眼密切注意远海的动静。
解析: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之前。应把“虽然”放在“交班”之前。
4.对应关系位置错乱
当一个句子出现互相呼应的几个对应关系的时候,要注意对应关系是否搭配得当,否则,就会表达不清。
例(6):文件对经济领或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解析:理论上 -> 深刻的说明
政策上 -> 详细的规定
5.并列成分位置错乱
某些并列成分充当同一成分时,在意义上有先后、轻重、大小等逻辑关系,如果我们忽略了它们之间逻辑顺序,就会违背客观事理,出现毛病。
例(7):家长不应当助长甚至迁就孩子的缺点。
解析:迁就:不能坚持原则将就别人。
助长:帮助滋长,贬义,程度重。
6.修饰成分位置错乱
例(8):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有平等的地位。
解析:“有”修饰“与白人”,应放在“与白人”之前。
例(9):人民医院的黄医生也闻讯前来帮忙,和先来帮忙的陈医生一起提供了很好的医疗方案。
解析:“也”表示甲如此、乙也如此,“闻讯前来帮忙”是个连动式结构如果前边讲谁“闻讯前来帮忙”,尚且讲得通。但句子无暗示,后边提供了“和先来帮忙”的语境,显然“也”是修饰“前来帮忙”。
7.对象之间主宾位置颠倒
例(10):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解析:运用介词“对”“对于”时,要注意弄清“谁对谁”,不要颠倒主客体位置。句子陈述主体应是“青年人”对“焦裕录”,第二句也应改为“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对他”。用“对······来说”、“对于······来说”就不必对换主客体位置。
(二)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之间关系,实质上就是词语的搭配关系,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主要是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的问题。
1.句子的主要成分搭配不当
例(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4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解析:找出主干后,我们发现“消防车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搭配不当。
例(12):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曝光的第一个劣质产品,就是“威士忌事件”。
解析:当谓语动词是由“是”“就是”“成为”等一类词充当时,宾语对主语起判断的作用,要求两者之间构成同一关系。否则就会造成主宾搭配不当。
2.句子的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13):这些严厉而又爱挑剔的主考官。还对驻地的军民关系、基层的安全保卫等问题轮番发问,考生们都对答如流。
解析:“对······问题”与“发问”不搭配,应改为“就······问题”“向考生”发问。
例(14):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处置特殊病例。
解析:误用“条理”为形容词,造成补语“完整、条理、清晰”与中心词搭配不当,改为“有条理”。并把它放在“清晰”之后。
例(15):不管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解析:“不管······都”,表示条件关系,“尽管······都”表示转折关系,分析句意应为转折关系,应改“不管”为“尽管”。
例(16):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解析:“在······中”这个结构适应于时间或空间,中间插入的成分往往是在进行中的行为。“在······下”表示条件,中间插入应是名词性短语,在这个句子中“大家的信赖和关怀”是表示条件,应该改为“在······下”或“从······中”。“在······上”中间插入应是名词性短语,如:“在不减少插秧的丛数下”,就用错了。应改为“在不减少插秧的丛数的情况下”。
3.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这是一种特殊的主宾不搭配,句子主语提出两方面情况,但宾语部分却只谈“能”。有时句子没出现“能不能”一类词,而是用反义词语出现,尤其值得重视。
例(17):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解析: 改为:"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考查知识点:病句辨析思路分析与延伸:表意不明"能不能"和后半句不能完全照应。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
主语残缺:如果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句子意思的表达,就造成了结构不完整的语病,或者多余了不必要的成分,习惯上把这种情况称为“成分残缺和赘余”。
例(18):这个友好国家的歌舞团在北京作首次演出后,受到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解析:缺主语,应在“对这次演出”之前加上“观众”。
2.谓语残缺或赘余
例(19):人患流感后往往突然发冷、发高烧、剧烈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和患流感、鼻塞、吃不下东西等症状,病程往往一周左右。
解析: 缺谓语,应在“突然”后加上“出现”。“和患流感”赘余应删去。
3.宾语残缺或赘余
例(20):要保护和建设好牧场,需要采取建立责任制和加强法制建设双管齐下,走加强草场建设,增加养蓄的道路。
解析:“要”多余,删去,“采取······”缺宾语,应加“的措施”。
4.其它修饰成分残缺或赘余
例(21):我国将于五月十二日至六月十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七度零分、东经一百七十一度三十三分为中心,半径七十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解析:这个句子的介宾短语“向······公海上”内部套叠另一个介宾短语“以······为中心”,必须在“向”之后加介词“以”。
(四)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这就犯了结构混乱的毛病。
1.短语杂糅
例(22):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解析:“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 “变得活跃而健谈多了”两个短语杂糅在一起,应把“分外”或“多了”删去。
2.句式杂糅
例(23):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氧化铵等配置而成。
解析:“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氧化铵等”“它是由远志、桔梗、贝母、氧化铵等配置而成”两个句式杂糅,应删去“配置而成”或“里边的主要成分”,在“是”后加“由”字。
3.句子套叠
指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拼凑在一起。
例(24):当老师把这次宣传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都有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解析:“我们都有······感觉” 与 “这种感觉难以形容” 拼凑在一起。应在“感觉”后加逗号,并加上主语“这种感觉”。
(五)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检查,并没有毛病;但是句子不能正确反映和表现客观事物,因而也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情况统称为不合逻辑。
1.滥用否定
例(25):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解析:“无时无刻”指没有一个时刻与“不忘”结合,就是“时时刻刻都忘“,意思说相反了。改为“每时每刻不忘”
例(26):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解析:这两个句式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指可能出现差错。
只要记住下面两个规定,问题就迎刃而解。以“差点儿”与“差点儿没”为例。
①如果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差点儿没”两个句式相同,都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
②如果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是惋惜它未能实现, “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
例如: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庆幸及格)
同类的有:
①“难免”“难免不”
②“小心”“小心别”
③“好”“好不”一般表示肯定的内容,但用在“容易”前面则表示否定的内容。
例如:我好容易才把这道题做完。
我好不容易才把这道题做完。
分析:都指不容易。
2.自相矛盾
例(27):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的批判了他在文艺创作上的某些观点,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和慎重的。
解析: 自相矛盾
3.分类不当&概念含混
例(28):与其常常服用维C药片,倒不如吃一些新鲜的瓜、果、枣、桃。
解析: “瓜、果”是种概念,“枣、桃”是子(属)概念,不能并列。
4.推理失当
①强加因果
例(29):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解析: 为什么“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就会“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删去“因而”。
②颠倒因果
例(30):我看问题常常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所以说,我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改造得还不彻底。
解析:正是因为“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改造得不彻底”,所以才出现“看问题常常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③本末倒置
例(31):我们敬爱的革命前辈陈毅同志不但是一个出色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
解析: 因为陈毅首先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位诗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