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看过太多电影,我们对于那些敏感的题材早已视若无物、习以为常。影像中的欺骗、哭泣、争吵、暴力、偷盗乃至谋杀似乎成了常规的表现手段,并不会让人觉得有丝毫反常。
然而事实是,很少有人会在现实中主动向他人谈起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性取向、感情经历、经济状况、特殊嗜好。隐藏在我们平凡表面下的,都是一头难以启齿的“怪物”。
这并不是说电影对日常生活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而是说它恰恰做到了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的一点——电影突破了人们为自己设下的常规防线,比真实更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多维面貌。
在人物塑造上,电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叙事视角的选择、镜头景别的运用、音响声效的渲染……这些手段可以自由地拉近或疏远观众与故事人物的心理距离,操控人们的情感反应。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在想些什么、感受如何,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无从得知,而是因为影片选择不去呈现。人物的真实由我们的情感和逻辑而非与现实的相似程度来衡量。
所以,不必对影片中那些难以启齿的情节大惊小怪,也不必否认其与现实的诸多关联。它们展现的是我们真实的面貌,是我们隐秘的情感,否认这一点便是否认我们自身的存在。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电影观众不会防卫自己的情感,他们以一种连自己的爱人也不曾知晓的方式,向讲故事的人敞开心扉,迎接欢笑、眼泪、恐惧、暴怒、同情、激情……”
看电影跟谈恋爱很像,爱情让恋人贴近彼此,得以深入了解他们内心那头难以名状的“怪物”,或许这也是大多数爱情最后无疾而终的原因吧,他们都不能接受那个真实而又可怕的自己。
让我们说回到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爱情短片》(1988),这部爱情小品是导演从他执导的电视剧集《十诫》中第六个故事发展扩充而来的作品,主题有关偷窥。
《圣经》中记载,上帝借由摩西向以色列人颁布十条律令,犹太人将其奉为生活的准则。基耶斯洛夫斯基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这十条戒律,由此勾勒出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
《爱情短片》所阐释的是第六条戒律:不可沉湎于情欲。短片中的十九岁男孩暗中恋慕对面楼层中一个成熟女人,每天晚上用望远镜窥视她的生活——做爱、哭泣、争吵、不忠。
故事前半段的情节聚焦于男孩那“不成熟”的求爱举动,用女人自己的话概括起来则是“你蓄意接近我,替我送牛奶,骗我上邮局,偷我的信件,叫送瓦斯的来烦我”。
男孩的举动很大程度上是不道德的,这无可辩驳,放在如今可能要被冠以一个“性骚扰”的恶名。但基氏并没有停留在道德评判的层面,而是让这个偷窥的故事发展了开来。
男孩没有止步于偷窥,他向女人坦白了自己的爱慕,他对她说:“我爱你”。但女人果决地说:“这世上没有爱”,她问他:“你想要什么?你想要吻我吗?想和我上床吗?”
两人对爱情迥异的理解和信念使得这个故事注定要以失落收场,只不过失落的不仅是那个男孩,还有那个风韵犹存女人——最后镜头中,她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姿态,显得憔悴而衰老。
整体来看,影片的故事在结构和主题上,都构成了一重有趣的反转,或曰循环。前半部分被窥视的女人后来变成了窥视者,前半部分单纯的男孩后来也像女人那样“成熟”了起来。
这是一个男性视角下的爱情故事,基氏对成熟女人的刻画符合大多数男性对女性的想象。对于一个十九岁的男孩来说,女人永远是一个神秘而未知的秘密,她们的内心永远捉摸不透。
男性这种将女性神秘化的心理似乎不难理解,若你懂得佛洛依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阐述。这只是一种可能的解释,我不愿武断的盖棺定论,但至少它为理解影片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立场。
男孩对女人偏执的爱慕无形中转化为一种潜意识里的信赖,信赖女人都是成熟的,她所做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她的看法都是理性的,她所说的便是真理——或许这世上真的没有爱吧。
女性承担了本不该由她们承担的角色——引导男性成长的“母亲”形象,因而如果真实的女性并不如男性想象中那般成熟理智,必然会导致男性内心信念的崩塌和悲观失落。
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指责片中的女人,毕竟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着烦恼和障碍的普通人。她与男孩的区别仅在于她年长几岁,经历过更多失败的感情关系,对爱情和人心失去了信心。
但女人无疑是负有罪孽的,她的过错不在于自己那所谓的“成熟”,而在于她对生活黑暗面的自以为是和坚信不疑,她的过错在于把自己的障碍施加给了别人而毫无自省。
女人引诱和嘲弄了男孩,她让男孩触碰自己的身体,在男孩早泄后斩钉截铁地告诉他:“结束了吗?你喜欢吗?这就是爱,就是这样。你可以进浴室,用条毛巾擦干净”。
没有谁是谁的上帝,女人不该如此确信无疑的评判自己和别人。过了十八岁后,你会发现年龄不再是一个有用的标尺,多活的几年,多犯的错误,多见的人或许并不能让你更成熟几分。
男孩的房东婆婆对此看的很清楚,她明白女人的弱点,当女人请他她告诉自己事情的经过时,
她说:“你会觉得好笑——他爱恋上你了。”随后又补了一句,“他爱错人了,不是吗”。
意识到过错的女人开始牵挂那个割腕的男孩,每天在窗前守望男孩的身影。然而酿下的恶果已无法挽回,男孩对她已无爱意,他在柜台后告诉她:“我不再窥视你了”。
玻璃窗后的女人神色黯然,她明白男孩已经“成熟”起来,而这种“成熟”并不是一件好事。她为别人的生活建造了一间透明的牢笼,也为自己的生活建造了一间透明的牢笼。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父亲对尼克的那句忠告用在这里或许也是合适的:“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论足的时候,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有你那样优越的条件”。
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永远不能保持客观和中立,我只能告诫自己不要对别人妄加评判,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这篇文章仍然献给那个不能言说的名字。
本文完 | 作者E3F058@豆瓣@知乎 |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For Miao.
网友评论